close

太上感應5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解釋】不走邪惡之途,不在暗處欺人。

【分析】不履邪徑,是從心源上打點得堂堂正正,雖然只是一絲毫的邪路,所關甚小,但到此處也會斷然不走,那大處就可瞭解。不欺暗室,是從心源打掃得乾乾淨淨,雖然在屋內最深暗、只有自己知道之 處,其環節最隱密,這時也是斷然不肯茍且,那麼明顯處就可推知。能夠如此,然後積功累德,種種善事,就可以一以貫之。

【故事】何澄的醫術非常高明,有一個姓孫的人病了很久一直都沒有痊癒,延請何澄看診了好幾次。孫妻偷偷地對何澄說:「我的丈夫已經病了很久,財物都典當完了,願以身抵償醫藥費。」何澄嚴正地 說:「孫夫人為何說這種話呢?請安心勿憂,我一定盡力醫治。如果我趁此玷污了妳,不但使我永遠成為小人,夫人也會因此失去大節;縱然避得了旁人的責備,上天的譴責卻是逃避不了。」何澄後來夢中到了一個官署,天神說:「你行醫有功,而且不趁艱難危急時淫亂人妻,上帝要賜你一個官職,和五萬貫錢。」不久東宮太 子生了病,到處尋求醫生,找到了何澄;何澄僅僅開了一帖藥,太子的病就好了。皇帝因此敕封他為官,並且賞銀五萬貫,完全都和夢中一樣。

積德累功。

【解釋】積聚德業,累進功績。

【分析】德業不積就不會崇高,功績不累就不會增大。如果能夠憂慮得像農夫盼望歲收,急切得像商人努力經營,天天積德,日日累功,想要修成神仙,很快就可以達成。修成天仙要行一千三百條善事,每 天做一件,只要四年就可以成功;修成地仙要行三百條善事,每天做一件,只要一年就可以成功!就怕不肯發心去做,或是做到一半就中途停滯。所以發了善願就要具有真信、勇猛、精進、堅永之心,不可以因為吝嗇錢財而中止,不要怕人譏笑而懷疑,不能因為安於逸樂而不願奮發,不應該被私欲牽絆而猶豫,不要因為事大而 怕難,不可因為善小而忽略,不能以事忙而推卸,不應該為了矜惜名節而不救。必須不避嫌、不避怨、不因循、不間斷、不魯莽、不圖報、不務名。凡是遇到任何善事,都要歡喜從事、委曲成就,這樣才是真正的積功累德。

【故事】宋朝的鎮江太守葛繁,每天都做幾件善事,四十年來從不間斷。有人向他請教,葛繁說:「我沒有其他的方法,只是每天做一兩件利益他人的事。」而後指著座位間的踏板說:「如果這個踏板放得不正,就會妨礙人,我就將它擺正;別人口渴,就請他喝水。這些都是利人之事,從卿相到乞丐都做得到,只有持之以恆地做,才會得到利益。」

慈心於物。

【解釋】要將慈悲心擴及萬物。

【分析】慈是萬善的根本,也就是仁心。慈有兩種意義:一是救濟貧窮,拔除痛苦;二是戒除殺生,釋放生靈。《大藏經》說:「人若不殺生,愛護動物生命,放生施食,會得到長壽果報。」現在一般孩子 玩耍嬉戲,凡是蠅蝶蟲蟻鳥雀之類,都應該切實禁止,不要去傷害。這不止傷害到生靈,而且讓孩子心中的殺機熾盛,長大後就不懂得仁恕之道。至於奴僕澆潑熱水,以及燒柴、掃地時,水蛭螞蟻之類經常被傷害到,也是應該戒除的。凡是見到一切眾生投身死地時,例如飛蛾撲火、蟲子墮網、鳥雀被傷、螻蟻被踐踏、魚蝦細 鱗之類被網捉等,都應該方便救護,保全牠們的性命,這些都是福大壽長的人所常做的善事。

【故事】明朝的沈萬三,看見有人提著幾百隻青蛙準備宰殺,他就全部買下來放進池塘裡。有一天他經過池塘旁邊,看見一群青蛙圍繞著一個瓦盆,沈萬三就將它帶回家當作盥洗用具。有一次偶然在洗手 時,將一只戒指掉在裡面,隔天早上發覺之後要去拿取,竟然發現滿盆子都是戒指。沈萬三非常驚異,就用金銀來作試驗,也現出了滿盆的金銀,才知道原來這是聚寶盆,從此以後富可敵國。

忠孝。

【解釋】對君長要盡忠,對父母要盡孝。

【分析】臣盡忠、子盡孝,乃是天理的常規,人倫的根本。假使做臣屬的人不忠,那麼君長又怎能寄望於臣屬呢?做子女的人不孝,那麼父母又怎能期望於子女呢?這樣連畜生都不如,怎麼可以稱之為人呢?雖然人類想要登入仙籍,必須經過多年努力,但是至忠至孝者,今日死亡,明日就可以往生天界。一般人只知道忠孝是臣子所應遵守的大節,哪知更是超升天界 的根本呢?所謂忠,就是盡心不欺。凡是人倫所在,就像晚輩奉事長輩,平輩之間交朋友,處事接物,都應當遵循。而這是專屬於做臣子或部屬的,其原因是父母兄弟之間,都有親情關係,人人都知道須加愛敬﹔而君臣間則是義理的結合,人們很容易隨便。所以在此說到忠,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不會在天地之間消失的。

【故事一】唐朝的郭子儀,在安史之亂時收復了東西兩京,功勞超過其他將領。代宗時宦官專權,郭子儀被閒置很久,部屬也都離散了。這時吐蕃突然入侵,京城震驚,皇上直奔陝州避難。大將李光弼等人 都因嫉恨宦官專權,而擁兵不願前往救駕。唯獨郭子儀招募二十名騎兵立即前往,並糾合諸將,敲擊戰鼓,張揚旗幟,在多處點火,使吐蕃產生懷疑,害怕得全都逃跑。後來,又夥同回紇數十萬軍入侵,所有將領大多不能及時趕回,郭子儀單槍匹馬前往說服回紇,大破吐蕃。郭子儀身為大將,擁有強大兵力,程元振、魚朝恩等 人百般進讒言毀謗,皇上以詔書徵召他,他無不即刻上路,因此所有的饞言和毀謗都行不通。後來官位當到中書令,共有二十四次的考驗,被封為汾陽王,下有八子七婿,都非常顯赫貴盛,無人能比。

【故事二】太和人楊黼辭別了母親,前往四川拜訪無際大師。他在路上遇到一位老僧,問他要到哪裡去,楊黼回答說:「我要去拜訪無際大師。」老僧說:「你不如去見佛。」楊黼問:「佛在哪裡呢?」老 僧說:「你只要回家,看到倒穿木屐、披某色衣的人就是。」楊黼於是回了家,深夜敲門;母親很高興地披著衣服,倒穿木屐,出戶開門,就像僧人所描述的模樣。楊黼大驚,因而覺悟,從此竭力孝敬母親,並親自註解《孝經》數萬字﹔每當硯台快乾時,水忽然又盈滿了,大家都說這是孝心所感。

【故事三】崔沔天性至孝,他的母親雙眼失明,他就傾家蕩產,到處求醫為母親治療眼疾;他奉事母親三十年,非常恭敬小心,連晚上都不把帽子和外衣脫下來。每當遇到佳節或良辰美景,他一定扶著老母 親赴宴,和大家有說有笑,使母親忘掉了失明的痛苦。後來母親過世了,崔沔傷心到吐血,並且發心為母親終身吃素;他敬愛哥哥、姐姐,就跟敬愛母親一樣;對待外甥、姪子,好過自己的孩子。他所得到的薪俸,都分給了親人,並且說:「母親既然已經過世,我沒有辦法表達對母親的孝心,想她老人家在世的時候,最掛念的 就是哥哥、姐姐、外甥和姪子這四五個人,所以我都要好好厚待他們,這樣做或許可以安慰母親在天之靈。」後來崔沔官做到了中書侍郎,他的兒子佑甫為賢明的宰相。像崔沔這種人實在是真正的孝子,母親在世時能盡力使其歡心,母親過世後又能完成她的心願。然而世上卻有身居富貴、有錢有勢者,對待自己的兄弟姊妹,卻 和陌生的路人一樣;對待自己的雙親、岳父母,就如同對待普通客人一般。這些人看到崔沔的孝心,能不感到慚愧嗎?

【故事四】羅鞏在做太學生的時候,經常為了前程而向神明祈禱,希望自己的仕途順利、前程似錦。有一天晚上夢到神對他說:「你已經得罪了冥王,最好趕快回家,別再問前程了!」羅鞏還是不明白意 思,就再向神叩問:「我不明白您為何要我趕緊回家,別再問前程了呢?」神回答說:「你的父母過世了很久,你卻延誤至今而不埋葬,這是大不孝的行為,冥王已經錄下你的罪過,馬上就要懲罰你了。」羅鞏說:「我有哥哥啊!他應該負責埋葬父母,冥王為何只怪罪於我呢?」神說:「你哥哥不過是個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 所以不值得怪罪;而你是個讀書人,明白聖賢的道理,所以冥王要責罰你。」說也奇怪,羅鞏這一年就死了!

佛教藝術 香光莊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和尚 的頭像
    老和尚

    台光講堂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