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守 中 章 第 五(天地與聖人)

廖益達

守中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CHAPTER FIVE

Nature nurtures all things with the wholeness of complete virtue.

It shows the greatest and perfect kindness by giving life to let all things grow and accomplish them with the hastening of harvest.

Therefore , according to ancient custom, nature may seem unkind to regard all beings as a traditional straw dog for sacrifice.

And likewise with a saint, he may seem unkind to regard people as a traditional straw dog for sacrifice.

The space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is like the bellows,It appears empty yet it gives a supply that never fails;The more it moves, the more it brings forth.Many words lead to exhaustion.

固守中道,人身本性,氣天北極中根,世界:中原皆謂之中。中:圓滿剛好。仁:功效,不偏不倚中節。

 中為道的本體,守中就是守道的本體。天地有天地之中,天地之中道為萬物之母;天地之中,生生不息,運行日月長養萬物,四時皆中節。天地若不中,天地之運御不順,水旱相伐,陰陽不調,風雨不節,隆冬不寒,盛夏隕霜,山崩地裂,山河枯竭,種種變乘之異皆出。

 人身之中,本性為生命之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冷暖者又是誰?人身之中,終日吃飯不曾吃著一粒米,終日著依不曾掛著一莖絲。知飢餓者是誰?默運周身氣血者又是誰?一身之主宰:自性也。人身若不中,必定氣血凝滯、百病來侵。

 中解釋太多,法身體若太虛空,性道原來總一同,只因逐妄迷真性,所以輪迴六道中。

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不仁」:有兩種解釋1.不以仁自居、自炫2.天地生生不息之道,使生、長、滅循環      不已。生為大仁,死亦是大仁,老子稱為不仁。

 「芻狗」:芻為草,芻狗為古人在祭祀時用草紮成狗形,慎重行禮、祭祀後便拆毀、焚化拋棄。用來比喻用時可貴,不用時即淘汰之意。(用時如黃金,不用時如糞土)天地長養萬物,春生夏長為仁,卻不以仁自炫自居,秋收各藏為不仁,因任其自然地生滅、消失、土化,新陳代謝以至於無用,可以說:天地。想一想好像沒有仁道似的,為什麼呢?因為既然生育了萬物,養育了萬物,卻又不讓萬物長存於世,只是讓這些萬物飛快地在天地間顯露一下就消失無形了。

 例如:人也是一樣生、老、病、死,目前醫學、科學發達,是人類避免不了的事情。這好像世人在祭神一樣,在祭拜之前或祭拜時祭品芻狗)是被視為貴重的珍惜它,而在祭拜完成之後,其祭品不是被吃掉就是被丟棄,說起來真是有失不仁道。我們說編織芻狗當祭品其目的是希望世人珍貴、重視他。(傻人拜公媽,如看如沒來吃)。

二、『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不仁,將萬物當芻狗看待,用它來美化大地時,萬般關懷的使它生長;不再用它時候就任由它從這現象世界消失。聖人可以說是天地的象徵,他象徵著天的公正,他象徵著地的忠原,也像天地一樣的不仁。

 聖人看起來好像也很不仁道,為什麼呢?他因為心中充滿了愛護世人,希望世人享有祥和大同的生活,所以發明了、制定了人倫規則,讓世人遵守,但世人卻因遵守這無上真理寶貴的人倫規則,犧牲了寶貴的生命,消失於無形,增深了人們多少的痛苦和埋怨與奈何,所以就以不仁道來指責聖人︵如滿清腐敗、七十二烈士反清創定中華民國︶。又聖人教世人行五倫八德、忠孝節義,使家齊國治猶如春天之施仁般,然而在成就忠臣孝子,節然義行之歷程又要經過多少的磨煉與考驗,猶如秋天之不仁。聖人使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不仁使眾生成就非凡也使人成聖人「仁」。

   故事:有一位母親,狠狠地在她的小孩,她像沒神精似的意識到孩子是痛得大哭大叫,還是在打,打了一陣子才停下來,孩子已是哭得非常的可憐,這一位母親實在不仁慈);經過探問,才知這個孩子好玩,在外面與人打架、壞話罵人,功課一大堆沒做。

   八年之後,這個孩子這樣說:「我很感謝我的媽媽,小時候對我的嚴格管教,否則我今天不能穿大學服裝在上課」。

   故事:一個小孩小時候管教不好,小漢偷拿葫大漢偷牽牛(台語),長大被捉去鎗斃。

   故事:有一位公司的老闆在他眾多的職員當中,特別苛刻一位忠厚老實的職員,別人不願做的都要他去做,稍有一點小錯誤就責備受指責,而這位老實人確實也夠老實,一切一切也都承受下來,本來同事們幸災樂禍的看他的遭遇,但後來也感覺老闆實在太過份了。      十年後這個老闆跟他的老友說:「我總算找到了一位接我衣缽的人,也找到了一個滿意的女婿」。老闆的過份,原來是有目的的,老實人有老實人的價值,我們常常聽到一些話:「愛之深責之切」「玉不琢不成器」可以意識到不仁即是大仁,這真是不是道理的道理。“前人、點傳師的負責心也是一樣”。

三、『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不屈」:無窮盡。天地之間有如打鐵時用來煽火的風箱之中空一樣(大家都知道風箱的構造),除了簡單看得見的幾樣東西之外,再也沒有什麼?但是張手一拉,風就跑出來了,拉得越外,風力就越強。風箱看似空虛一似,但其中造化卻是萬端,鼓風煽火其氣不盡,其用無窮。道本是真空與風箱中空一樣,靜時看不出來,至動用時愈動時愈出,至無可限制)。空即是有空而不空的道理,從這裏也可以引證。又天地之間、兩大之間,看不見一物,但卻是真空妙有,是無盡的寶藏,只要人們有心地去找尋,確實可以取出出數不盡有形之物。人也是一個小天地,亦像風箱一樣,同樣是無窮盡,有了用不完的智慧,不斷的發明出很多東西來。

   詩云:本來虛空無一物 唯有神性獨為尊 太極乾坤難覆載 萬古不變鎮常存

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守中」:守住虛靜無為之中道。人的積習大都是說的多、做的少,其收獲也就不能成比例的獲有。我們世人可以說大都患有我有話要說的病態,一旦發現自己吃一點小虧或發現自己受到一點委屈就有話要說,鳴鳴不平,吐吐悶氣。所謂不平都是心態問題,修道人就是要修   好的心態,心態修好,一切即認為它是理所當然有何不平可鳴,此謂守中。※道固其深奧莫測,若強以言辭來論是無法道盡其奧妙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言論愈多離真理就恐愈遠,故不如來守住中體,觀天之道,執行自然妙在中節中道處。      

   結論:從另一角度去看天地使萬物生,卻又使萬物死,所以可以認為天地是不仁,而聖人制定禮儀使萬民安原其生,卻也因有禮儀才使萬民為之而死,所以也說聖人不仁,又天地就像橐籥一樣,只稍有一動即能生生不息,生化出無數的東西出來,因而顯出了天地的大仁;聖人也一樣,因為制定人倫規則,更造就了無數的偉人,也造就了無數的聖人,也是顯出了聖人的大仁。

   要說那一邊也是正確的,總是爭論的事情,人都有各持己見的不良習俗,所以爭論是必然的事情,儘管世人是如何的喜歡爭論來維護己見,修道之人最好不要靠近那一邊倒,不如守中來得有所究竟或還不如抱守清虛,無為不言來好。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可護花:天地之大仁。

   ※橐籥之中藏造化,虛無窟哀隱乾坤,虛受虛動神為用,忘言守中自有春(深知奧妙)天地無言而四時行百物自生,道一落言則有封,有情有義有跋,不若無言之可妙應無生。

   詩云:守住中空用無窮 動靜生死在此中 新陳代謝無 用虛無之中有真相

   禪定:甲:晚上睡覺打呼,但守禪定會睡著。乙:晚上睡覺不打呼,但不守禪定不會睡著。

    第二天:乙對甲說:你晚上打呼,害我整晚睡不著覺。

        甲對乙說:你整晚翻身翻來覆去,壓斷一隻蚊子的一隻腿,那隻蚊子吵                 得我晚上睡不著覺。

    寓意:甲之禪定建在睡覺中也可以聽到蚊子之哭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和尚 的頭像
    老和尚

    台光講堂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