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這麼走發菩提心成無上道22 金剛經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什麼都沒有得道) 

 廖益達 

 1每一個人都有良知良能,能夠明辨是非、善惡、忠奸、正邪,這念良知良能就是我們的覺性、佛性。既然每一個人都有佛性,為什麼還不能悟道、修道、成道?因為我們這念心從早到晚,善惡夾雜,有時昏沈,迷糊,六祖云:「離道別覓道,終生不見道,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佛道不假外求,當下這念心即是道。所謂「悟」就是悟這念心,這念的覺悟心,平靜心,智慧心,慈悲心,不動心。詳本分:

中生有理自然  是自己家裡物  以得道重見性  道求法無法得

3當前一指聖佛記,指開回天路,全憑自性覺。指明人生的真實根源。啟示自性的無盡寶藏。開顯通天的光明大道。無量慧命的究竟結穴。

4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妙根,惟有一指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法」,本是自己家裡物,原來無失,從何有得,故所謂訪明師問津得道求法,並非另有所得,或別有所求,實際是找回本來面目,故所謂得道求法,皆是權變之立名,本來「無法可得」。老子曰:「雖名得到,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強名得道」。佛在無得無說分第七,一相無相分第九,莊嚴淨土分第十,究竟無我分第十七,一再破之,如果能夠唯性是從,全率本真而用事時,則不生能得,不住可得,如能徹悟般若妙法,盡是自覺自悟,本無什麼道法可得,此無得之得才是究竟法。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須菩提説:請問佛啊;你老人家當年大徹大悟證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老人家那個境界,沒有得到一個東西嗎?佛言:是這樣、是這樣,又是那樣呢?佛告訴須菩提:我告訴你,當時我在菩提樹下,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以為我得到一個什麼東西嗎?了不可得,如果有一點可得,那你就著相了,無有少法可得這個叫做「無上正等正覺」:佛性。

2須菩提聆聽佛陀以說非法是名說法之義(說法是假破須菩提之法執),於法應無所住。又以眾生非眾生,是名眾生之理(眾生在十法界非實位破須菩提之眾生疑),所以雖能滅度眾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之理。須菩提聞法至此,尚略有細惑,猶生疑念,因而再次請問佛陀道:世尊啊:般若妙法,本來無得,此理我已略有心得了,而我尚存疑問者;是我師父當年大徹大悟已証得無上正等正覺之菩提,請問:師父你老人家那個境界,此菩提正法究竟是真的無所得嗎(有沒有得到一個東西:法嗎?)佛陀慎重的告之曰:是啊,是啊,須菩提,我實在的告訴你,我於此無上菩提法中,本來就是無得,而且連絲毫少法亦無所得,而菩提自性本是我之真體,本來無失,那麼何有所得,因菩提自性,人人具足,連絲毫一點少法可得之義都沒有,(因有得即有失,凡是可以得失言者,皆是身外之物,非自性也。自性菩提,人人具足,何能言得,實沒有一點法可得),故始名無上正等正覺之菩提也。(這是一般字義解釋)

3「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性,是法性。佛陀說明我(釋迦佛)住於自性佛位,從我修行到住於自性佛位,一個「法」都沒有。為什麼,因為他(佛性)在本體裡面。佛性本來就一切具足,所以你根本沒有多得一點也沒有缺少一點,只不過給它取名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佛性乃受之於理天,可以直超三界,故說「無上」。又佛性與佛,眾生平等,故說「正等」,又佛性對宇宙之真理無所不知,圓明覺照,故說「正覺」,是以無上正等正覺者是「道」,是「無一法可與人」,的。玄關是道,是心,是佛,是十方三世諸佛,是一路涅槃,是正法眼藏,是天命)。名詞不同。

4佛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佛說如是,無所得心即是菩提,不過佛的大悲,欲使眾生認識自己的永遠不滅生命(人人本自具足的佛性),實無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上都是在破除我們這些凡夫有所得,有所住,有所成就的知見、執著。一旦有了這些知見執著,那麼心就不清淨了,所以佛再三反覆説明而歸結到「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那些所有的大菩薩們,都是修到住於自性佛位,而生清淨心。

5無法可得的真諦。玉樞經云:「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無情唯一無二」。「有法可得,是名法縛,無法可得,方名解脫」。清靜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6佛陀在金剛法會上一再強調:沒有任何法可得可說,沒有佛道可成,沒有佛土可莊嚴。(在無得無說分第七:佛問須菩提,「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佛性,沒有身相,怎麼說佛性得無上菩提法呢。「如來有所說法耶?」:佛性沒有身相,怎能說佛性說法呢。「須菩提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須菩提初步聆悟,無得之得,無說之說之理。他說,沒有一個一定的法名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沒有一個一定的法,如來可說:為什麼呢?如果如來有所說法,這所說的法應該都是不可取的,因為一取即著相,。也是不可說的,一說即著法相,所以如來所說的法,是非有也非無,即非法,非非法,因為一切賢聖,都是修非有非無的無為法,而逐步在差別相中達到圓滿的佛地。(在依法出生分第八,佛總結說:「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換句話說,這種佛的法的觀念,都是虛妄,都是假名)。(在一相無相分第九,佛問須菩提:「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我得須陀含果?我得阿那含果?我得阿羅漢果?」,很明顯的,他們是沒有得到實質的東西,那個時代連一張結業証書都沒有,這種種之果位都是人定的名詞,但事實上他並沒有得到一個什麼果位呀。),(在莊嚴淨土分第十,須菩提答佛所問之:「於法有所得不?於法實無所得」,「沒有佛土可莊嚴」:須菩提漸進之聆悟)。,(在究竟無我分第十七,須菩提答佛所問時又說「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至此須菩提對無法可得之理,達到徹底通悟之境。)(本分須菩提為何又故作疑惑之請示呢?欲請佛之決定語,以証實自見上之絕對無誤)。以上這些都是在破除我們這些凡夫有所得,有所住,有所成就的知見,執著,一旦有了這些知見執著,那麼心就不清淨了,所以佛再三反覆說明而歸結到:「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那些所有的大菩薩們都是修到住於自性佛位,而生清淨心。反觀眾生迷失自己,「心」外求法(佛),三大阿僧祇劫難覓「道」,勞駕諸佛,直指「這個」,迴光返照,當前見真身。快求明師直指「這個」:道。

結論:

1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2我有神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3佛得「無上菩提」,與今日一貫道場,所謂「得道」一樣,因道本是自家物,本來無失,從何有得,然只泯於六道輪迴中,所以有而不知其有,由此得知,佛得無上菩提,乃文字言語或形式上之權名。

4三天主考,考試院長垂示,曰:修行之人,歸依佛道正法,雖得証無相無得的地步,得無所得,一體虛空,入大乘之位,還須渡盡眾生,不以為功,已達達人為真得也。

5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正等正覺,法性,佛性,這是成佛的根本,要怎麼成佛,如何証道呢?其關鍵就是你有沒有住於自性佛位,當你住於自性佛位時;「無所住」:再也沒有起心動念。「無所不住」:一切行住坐臥,舉手投足間,都跟整個法界融合一合相。任何念頭都是整個法界不可思議:法輪常轉。

6修行到住於自性佛位,連「法」的念;大都沒有了(古之先修後得)。因緣成熟後,法身自然會成就出來(今之先得後修)如同一個蛹破繭而出,化成蝴蝶一般。那時你根本連想証道成佛的念頭都沒有;這是修行的最後一個關卡。

7所以釋迦佛說他得到這個無上正等正覺,從他入法性到成佛這個過程,究竟如何呢?怎麼到入法性;有沒有「法」到入法性……本分佛叫我門不要著相,不要執著一切法,但是有一個法要執啊,那就是善法‧‧‧‧.接著進入淨心行善第二十三分:眾生皆俱佛性與佛平等,再說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