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守母章第五十二(道的本源)

 廖益達

這章是論習常(襲常)的功夫,要人去追尋大道的根源,要人不可向外奔逐,迷宗失本,要人去除私慾、妄見的蔽障,始知「道」為萬有之生母,須親道守母,不可悖逆,以免自遭身殃。

一.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雖然無形狀卻能生天生地生萬物,這是萬物的本源。

1天下有個最早的東西,為天地之根源,那就是「道」,道是萬物之本源,先於萬物而存在,所謂無名天地之始。  道源本體奧妙處 真理真實處在無 有形有相不長久 玄關一竅靈所住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其能生萬物,故可稱為天下萬物之母,「有名萬物之母」也。一本(母)散萬殊(子)。

二.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道」生萬物,人是萬物之一,當人找到萬物之母也就是道時,就應該明白作人的立場與天賦,效法天地那樣無私無欲,不要再醉生孟死,迷失自己。

三.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歿身不殆:明白其理之後,便要依母命而行事,遵守母之所囑,能如此便不會再誤入迷途,背逆其母,如不背逆其母,在一生一世中就不會有甚麼危險發生了。

四.       塞(色)其兌(類),閉其門,終身不勤。兌:人之口也。門:人之耳也。勤:憂心也。 

      那麼守母之道(即由後天返先天)的要訣如下:

 a.要塞住嗜欲的孔竅,須先堵塞住罪過的口業(惡口、兩舌、妄語、綺語),要閉塞住情慾的門徑,使外誘不得其門而入,則神不外遊,心不外用,内養有餘,而外用自足,隨物處物,因事致宜,不勞而功自成,不為而事自就,以此為自修之道,自然終生受用不盡,沒有憂心吃力的感覺。

  六個門頭一個關 五門不必更遮攔 從它世事紛紛亂 堂上家尊鎮日安

b.聖人體道,貴在修道與行道的要訣在於善於使用「口、耳」二門功夫,所以説人人的種種官能,如能善用它,即是成道的「墊腳石」,惡用它,又成了「絆腳石」了,就像這一張嘴巴,講道德説仁義的是它,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的也是它,就像這一雙手,扶人的是它,推人跌倒也是它,莫怪老子嘆曰:吾愛此身,無患此身。因為運用此身可以行功立德,故愛此身,此身有時也會造罪作孽,故患此身。

五.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開其兌:打開嗜慾的孔竅。濟其事:增加紛擾事件。

 反之,若一旦打開嗜慾的孔竅,必然妄語妄聽妄動,勞神於酒色財氣名利之中,用心於機巧之内,嗜慾日增,事故紛陳,應援不暇,終身役役,如此喪性中之善性,失心中之真心,日馳於外根本自壞,必是終生無可救藥。此是不知其子,不守其母之害也。

 休教六賊日相攻 形形色色總是空 悟得本來無一物 靈台只在此心中

六.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能細察細微就是明,見小則重分析而見,事理也明。

 守柔就是守道,守柔可以「馳騁天下之至堅」所以叫做「強」。

由以上得知,小人之所以「終生不救」,乃根於不注意小節,而終失其大引來禍辱,且不知以柔克強之功,而引來利害夾攻,倘若能從最根本的玄關竅門,為入手功夫再削除逞強好勝之心,這樣才能收守母知子之全效。因善能守柔者,雖不顯於有為,其為必勇,雖不示於外用,其用必果,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即是善於守住柔道,才是致強的真義。

七.       用其光(如智慧燈、心德向外照耀),後歸其明(智慧燈、心德内照,内性光明),無遺(不必再流轉生死輪迴)身殃(自身帶來禍殃),是謂襲常、習常(謂上述道理本是因襲常道而來,並無新奇之處,只是這些常道雖經千經萬典永遠不變,謂之)。

所以説:凡明道之人,最能善用妙智慧之光來啟迪眾生,再以性體之光來返照内在之心德,不必再流於生死沉淪及罪惡當中,此即最上乘自是千秋萬劫不變的道理啊。

是以,人生之定向是守母知子,而掌握定向之力量就是「智慧光」,因為人無定向便要隨波逐流了,若不用其光就正邪不分,毫無作人的立場了,是以能「用其光」者才能堅固定向,由此進之則一生之所行所事,當盡屬性分中所出,始由何處生來終又歸於何處,其體曰道。本章不言道權曰「明」,故能復歸其明者,大人之能事才算究竟了。

綜論本章,守母之道並非想像中的高不可攀,知子之道亦非艱辛難行,只要心情輕鬆一些,將自性本所無的東西放下便是,因之本章乃以「是謂襲常」為結尾,以示此道實乃人生之事常行之道,再説老子取用「襲」字亦大有道理,因這並非老子所獨創,一襲於天地之理,再襲於生天地之道,自有其相承之道統,如第二十五章,已很明白的説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表示人生守母知子之道,實是通過天地之道功致於更上之總本體,級層相遞是因襲舊法而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