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不盈章第四(道之功用)    廖益達

不盈章第四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CHAPTER FOUR

Tao can be infused into the nature and put to use without being exhausted.

It is so deep and subtle like an abyss that is the origin of all things.

It is complete and perfect as a wholeness that canRound off sharp edges;Resolve confusion;Harmonize with the glory;Act in unity with the lowliness

我們大家所信仰的道,咱大家在修持的道雖說祂是無形、無情和無 名,但卻是非常完美。古今中外的聖賢人無時不刻都在傳達這個美好的訊息,都在傳播這個非常完美的道;為的是他們要盡責任,將這個世界開墾成為一個沒有污濁的完美世界。然而可惜的是一部分的人,他們傳道不是整體完美的只是部分的美好與局部的完美而已,他們各說其是,各執己見,這情形好比一群瞎子摸象的寓言到底誰才是對的呢?道很難從語言表達出來,所以「世尊」(釋迦牟尼佛)諄諄說法未曾說一句「道」。

後學以一個故事來比例-有三位博士在演講:第一位為天文博士,他說:使用望遠鏡觀宇宙二十多年來,從未見過神,故說「無神」。第二位為醫學博士,他說:他解剖人體百具以上,細察各部從未發現靈魂寄託何處,所以說靈魂「一定沒有」。第三位是理學博士,她說:人死如燈滅,一死百了,絕無死後審判及天堂地獄之說,讀過古今中外名著皆無記載。後來講堂中一位老太婆站起來反駁,她向第一位博士說:「你用望眼鏡看見風嗎?」博士答怎能看見呢?老太婆說風看不到,難道鬼神看得見嗎?博士無言以對。又轉至第二位博士問到:「你愛你太太嗎?」博士答:「愛」,老太婆說:「請你把解剖人體的刀借給我用,我解剖你的肚子看看你愛太太的那個『愛』在那一部分」,在心?在肝或在腸」。然後再轉至第三位博士問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看了嗎?」女博士回答:「看了」,老太婆道,雖然看了,其相對論說-質能不滅定律難道忘了,人類死後還有不滅的靈魂嗎?女博士聞畢,方頓悟其理論的偏差。由上述故事得知,人能力畢竟有限,故不能以個人所看所聽所學而斷定事物的有無。

有一天孔子問道老子-孔子問曰:今日有睱特來請教什麼是「至道」。老子回答:你先將心靈洗淨,知識、雜念摒除吧!因為道是深幽而不容易表達的。比例顯明的東西來自看不見的東西,有形是來自無形,精神來自大道,萬物起自形體,但是若沒有至道,天就不能高大,地就不能廣擴,日月也不能運行,萬物更無法生長壯大。道之深像大海,反覆波浪永無止境,運轉萬物永不疲乏,像這樣被萬物所依而不覺得疲乏的就是『至道』。

一、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解:「沖」同盅(音中)就是器物杯可容物的空間處。(無)空無一物整個杯子用途全在其空虛無處。「盈」:滿。盡極之意思。「無」為道體,所以道體是虛無,無形無象。虛則大,至大無外,但道的作用卻無窮無盡,放之彌六合。「一虛藏萬用,無用不成虛,正反皆可用,宇宙一太虛」。大道不器故能容萬物而若無容能生萬物,而若無生,因其用能生天地萬物,故為萬物之宗源(本源),道為一切之根本,是萬物之所依歸,亦猶水之必歸於淵一樣。

道在宇宙為理,在人稱性,正是道體所存寄之處。道之落實處,即三教聖人之心法,儒曰: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佛曰:正法眼藏,涅盤妙心(涅盤-印度文翻中文為生死度)道曰:似若存,能悟則通,不悟則迷。終日吃飯不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著衣不曾掛著一莖絲。

詩曰:妙道虛空是祖宗   古今應化不相同   若人悟得真常道   便識從前主人翁

老子曰:不知道,這道是誰生的,但我了悟其在天地未生前即已存在了。

二、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解:挫者-磨揣、(ㄒㄧ ㄚˋ ㄖㄝˇ<日語>)。

銳-利角、利刃。易傷人之處,意為:人之聰明才智尤如利角(利刃)之鋒芒一般,若不磨治挫其鋒芒必自驕、自滿自盈之失反被聰盟所誤。必須抱素養拙,達到圓融境地。

唐伯虎年少時,四處遊散不願讀書,後遇一位老婆婆在磨鐵杵,唐伯虎感覺奇怪,上前詢問,阿婆答曰:鐵杵磨成繡花針。虎曰:可能嗎?婆曰:有志竟成。唐伯虎受其感化,後立志詩畫成為名人。

七真馬丹陽坐禪修煉,王重陽祖師在他旁邊磨磚,馬曰:你在磨什麼?祖曰:把磚磨成鏡。馬曰:可能嗎?祖曰:你坐禪可成道嗎?馬受祖師感化一同去修道,後成七真真人。

詩曰:不憑智慧渡深河   萬劫沈淪溺浪波   無邊煩惱誓願斷 去虛妄念娑婆訶

解其紛-解為滌除;紛是雜亂之煩惱。以妙智慧來滌除煩惱,以道理來御眾紛亂。道虛,虛之用大矣,能虛則能挫銳解紛。

昔文王以領導者之尊,親赴渭水恭聘姜太公,並親自為他推車八百五十六步,此種亦是「挫其銳,解其紛」的實例,換來了周代八百餘年的基業。三國時代的劉備三訪諸葛亮,使劉備三分天下,這便是「虛」的作用。

和其光-其心德之光,一切有情無情,種種形色皆有此光。我能和之前我心德之光,可以通徹天地,交感萬物。和光譬如水投水水更多,火投火火更明,又如以百千萬燈共點一室,室內更光明矣。人身好比燈台,本性好比燈蕊,功德好比燈油;努力加足燈油,用智慧的火燃燒燈蕊,燈台就發出和光(光亮)。

同其塵-塵即低下之意。謙恭和藹,以其愛心,耐心與眾人相處在污泥塵埃之中,內心仍能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在塵不染塵。

和光同塵的功夫是當今修道者必備的胸懷,蓋「和其光者」即是融合一切之光,萬善匯通,無人無我,是法平等,此是道之圓融妙用,且看到在天地之間本與萬善同親不分大小,意無人我,一視同仁。「同其塵」向上天之雨露在降下的時候,並不偏擇優劣大千遍灑,利益均沾,本乎千百億化身佛的精神來照應眾生。

三、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解:湛-隱隱約約似無像有的樣子。

這段是對道一番的描述,「無」為道體,所以道體是虛無的,但道的作用卻無窮無盡永不止息,道體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又能創生萬物,所以可說是萬物的本源。它不露鋒芒、消除紛擾、隱藏光芒、混同塵俗,它雖隱藏沒無形卻能生化萬物,則是真實而不虛,似乎自古而存在。我不知道它是從那裏產生的,但是它能創生天地,當然該在天帝之前就有的。

莊子曰:「道自己是自己的本,自己是自己的根,在沒有天地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創造了鬼,創造了帝,出生了天,出生了地」意思與這段相似,用來說明道並不是任何東西所創造,但卻是所有一切的創造者。

詩曰:虛空造化自然工   大地山河體混融 隨處現行人不識   自家昧了主人翁

詩曰:和光混俗不自盈 謙和處處受尊敬 白陽弟子好品行   忍辱和睦個個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