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天網章第七十三(因果羅網)

 廖益達

   世人因沈於物欲,故妄心煽動不已,因貪求無厭則不惜以邪徑出之,至於邪出之道不外有二,一是以陰謀計智以巧取,一是以強橫暴力以豪奪,此二者似是一文一武,然都是離道之邪行,其結果必是貨悖而入亦悖而出,強梁者不得其死,絕不會永保不失,甚至因此身外物而不善終,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即是。天網:天的網,天的道,道之達用,因果循環。

   1勇於敢則殺(匹夫之勇),勇於不敢則活(內在之勇)。凡世人作事輕舉妄動不顧利害,不怕死活,什麼都敢作,容易被殺,勇於表現剛強而不明察的人,必不得正命而死,若用智不敢胡作非為,而詳查事理的人,勇於表現柔弱但能保全生命則得正命。勇有忠義之勇,如關公、岳飛是也。有果敢之勇,如荊軻是也。有德善之勇,如耶穌是也。有強暴之勇,如市市醜跳梁是也。總之這勇字君子用之則善,小人用之則不善,善與不善之關鍵,唯在天理人性之合不合耳。

2此兩者或利或害。這兩種人有好處也有壞處。此兩者同樣出於勇敢,而後果卻有兩種不同,一得利一得害,勇於柔弱就有利,勇於剛強則有害。敢則殺,不敢則活,敢是向前不顧後,全無忌憚,殊不知過剛則禍伏其中,事未成則先敗事,不敢是審義理察時機,小心謹慎以服艱任,雖曰不敢卻無事不成了,至於敢殺與活,活可解作利害成敗。

3天之所惡(音戊),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理所不容的為「勇於敢」的表現剛強的人,因為勇於敢則殺則害。然而「天之道利而不害」。上天一向好生而惡殺的,這個道理又有誰能知道其中的緣故。(天理所不容的事,誰能知其所以然呢?所以這連聖人尚且不知,而況智慧不若聖人的凡夫俗子呢?)。

4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音闡)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道,順應自然,不加工而物莫能違,不計較不必去爭奪,而很容易取得勝利的。天雖不言地雖不語,但就能感應冥福,於禍福善惡之應,絲毫不爽,順則吉,逆則凶。又暑往寒來,吉凶禍福,不用召喚自來,而不用召喚萬物自然流轉歸往。天之道坦然,雖舒緩但毫無私心,善為天下萬物謀慮設想週到規劃圓滿,曲成萬物而不遺。天之道昭昭在上,如網之四張,雖是廣大無邊際,然而卻是浩瀚無邊絕不疏漏,善惡感應絲毫不爽,一犯罪,天知、地知、鬼神知、仙佛知,就無逃於天地之間,如作善事必受其益。

本章首言勇有大勇、小勇之分,魯莽、獉狉、螳臂擋車之勇均為小勇,為天地所忌,必然遭殺。大勇則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天必贊之,如昔明末張獻忠立七殺碑,殺人盈野,終遭天遣,罪無可赦。

後一段是以天道來警惕世人,別小看了這「天道」,雖然是不爭、不言、不召,繟然好似無物,但卻有善勝、善應自來、善謀之絕對能力,故如果違道而行就等於觸天之怒一樣,所以在疏而不漏之天網中是不會放過的。

既知萬有不論巨細統在一大天網之中,所以就當循順天理才是,試想孫悟空尚跳不出佛祖之五指山內,那麼功夫不如孫悟空者,妄想在這天網中顯威逞能者,其結果如何是不難想像的,天網恢恢有若法規修律,如我不犯法,則法其耐我何?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天不能無故加人以福、人不能無故求福於天),故中庸云:「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自己用良知審判一下自己之所作所為時,不得求簽問卜,是可以預知後果是福是禍的,故只有頑眛不靈的人才不肯審查自己,等到恢恢之天網中走投無路時,則一切就後悔莫及了。

若要修道先學呆、呆人學會見如來、先天活佛呆人做、了愿之中那有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