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知足章第四十六(天下有道與天下無道)

廖益達

在本章,老子勸世人最須戒貪知足,在上者當以無為,無欲自然之道,以之為治天下之義,自然不會產生兵連禍結,而致民窮財盡之情事,修身若能知足,即不會行險僥倖,而致惹禍傷身,惟此中道理,必須知、必須行否則災禍將至,故不可不察也。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卻:止息。走馬:善走的馬,可用於馱運物資。以:耕田、種田。當太平盛世,國泰民安,人人知足知止,天下無事,國與國之間和平相處的時節,戰爭絕跡了,即使是善走的馬亦不再於戰場上馳騁,或馱運軍用物資,或對敵人嘶殺了,它們必須要退回至田間,改為耕田播種之用了。

二、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反之,若天下無道,國家不太太時,人人逐利爭名,貪得無厭,國與國之間戰爭不斷,疆場干戈四起,即使是那些將生小馬的牝馬也須當戰馬用,結果於作戰期間,小馬都在郊野出生了,民不聊生,怨聲必然四起。

三、罪莫大於可欲。天底下的罪惡,均起因於物欲交攻,私慾橫生,迷失本性所產生的。諸如殺生害性,敗德亂倫等罪行均是。

拜佛敬神勿殺生,飛禽刀下淚盈盈,悲哀走獸呼冤枉,害得神仙辯不清。

廟寺神前多怨魂,只因迷眾口中吞,推言拜神答天意,反害無邊罪業根。

千百年來碗裏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人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戰爭一景,牝馬生子於郊,魏晉時代的王桀唱詩:「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淚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圓,驅馬策之去,不忍聽此言。」亦描述出戰的殘酷與悽涼。戰後到處變成殘壁,逃難痕跡,淒慘田倉無有糧食,無辜嬰孩丟棄田野任他啼哭自生自滅,夫離子散嚎哭泣聲,當今世界,核子武器恐懼,萬倍利害,如任慾心,人類悲劇恐難預料。

四、禍莫大於不知足。天底下的災禍,均起因於私慾,本性迷失,故捨其自身之足,求其外在之足,貪多不已,希求無厭,以致敗國之家、覆宗滅族或身敗名裂。

五、咎莫大於欲得。災禍之起,起因於爭名於朝,逐利於市,終而貪得無厭所惹來的。

六、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故知,凡能夠知足者,可以免掉「可欲」、「不知足」、「欲得」三種「貪」之苦,無時無刻沒有不滿足的,所以才能常足。

凡治國者,若主動的發動戰爭,驅人民死守當砲灰,置民食於不顧,這就是犯罪行為,那麼這種犯罪是由何而起呢?此不外主治之少數人,看到別國之土地資源等,生了「可欲」之念頭所致。再如一旦導成戰爭干戈四起,人畜盡遭塗炭不算,即連一切有用之資財亦挪為戰用,這樣下去國勢一定衰退,如敵強我弱時,那麼亡故敗家之禍便接踵而至了。這就是一場大災禍,那麼若問這災禍之根源由何而生呢?這就是治國者不知足,妄想擴張國勢所致,還有戰爭過後,眼見陳屍遍野,田園荒廢,妻離子散,房屋倒塌,戰敗後從此亡國,雖僥倖而戰勝亦不免大傷元氣,到此時那個發動戰爭的一方再細想一下時,這豈不是悖道而行的大錯事,既知今日,何必當初,那麼這若尋求鑄成大錯之原因時,此不外治國者懷有貪得無厭的欲得心所致。

人由「可欲」、「不知足」、「欲得」三者所致的結果,就是人類犯罪、災禍、過咎之來源。

就個人修持而論:一個人當其六根清靜的當兒,則眼、耳、鼻、舌、身、意均用之為行善立德的工具,提昇生命的意義,養我方寸寶地,清靜自如,心猿意馬均被制服不致妄動。

一旦六根不清靜時,意馬亂奔、心猿作怪,眼、耳、鼻、舌、身、意成為為非作歹的工具,於是馳騁於榮華富貴的疆場,神不守舍、心不安閒、到處造孽緣,自闢內心戰場,詭計層出不窮,心機四伏,危不可及。故知「可欲」的貪念是罪魁禍首,唯有不見可欲,方可使心不亂,「不知足」則私欲橫起,迷失真性,捨其自具自足的圓融本性,墮入輪迴,惹禍纏身造業受苦,而且最大的憂咎,均因內心的執著與貪念所引起,落入惡性循環、悲苦自生。唯有能「知足」方能復吾真理,它是一個人心靈上最大財富,由此以全性全真,不居不去,一切無不俱足,因為性為一身之主,天理通,萬事足矣。

禍因惡積來,善德惟自培,愚迷總不覺,醒時已悔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