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大象章第三十五(道之玄妙)

廖益達

大象就是道也,道無形象,以大象為用,道是體,名雖有二,其理一也,在無極謂天地之始,在太極謂萬物之母,天地既判,萬物既有,然後安名立字,亦無名之樸,若以始初言之即是項帝之先。

道源本體奧妙處,真理真實處在無,有形有象不長久,玄關一竅靈所住。

老子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又曰:道本無名,強名曰道。

-、執大象,天下往。執:守住。象:道。大象:大道。是一種不可形容,無形無象的東西,是為天下母。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往:響應、歸順。全句:執守大道的人,天下皆歸往之,吾人能執持大象之理,修之於身,齊之於家,治之於國,用之於天下,無一事不洞理,無一物不純粹,隨時順理,動靜合宜,無入而非大象之妙,則天下歸往於大象者眾矣。

二、往而不害,安平泰。往而不害:無往而不利。安:安樂自由。平泰:太平。承右句,天下之人歸往優大道而行之仁君,其氣氤氳,自然人心嚮往,使已歸往的人均能得到莫大的好處,決不受到傷害,所謂的好處就是大家均能享受到平和、安泰、幸福、自由。

宋代理學家張載有一句千古傳誦的四句偈:「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寫出了聖哲的向道之心願,及為人類開拓太平盛世的一番期許,這正是儒家大同世界的濫觴,事實上證明了這「安平泰」三個字乃是世人所共嚮往的目標,也是人類永遠追求不到的一點希望。那麼若檢討這個希望,其所以永不能實現的原因,無非,實在因為人類都是捨正途不走的原因。不信且看歷史上不論那一個朝代,那個君王不是以大同之治為標榜,但除去「堯舜、文武」以後,歷數千年以來並沒有實現過一次,希望終成絕望,人民仍舊過其苦難重重的日子。

令人嚮往之事有以「大象」之感召使天下人嚮往,可使世界「安泰」。

彌勒下生經有記,淨土開出收圓期,白陽法船應天時,龍華三會眾皆知。

三、樂與餌,過客止。樂:享樂、音樂。餌:香餌、美食。過客:行商之人。止:停止、止步。全句為悅耳的音樂,美好的食味,只不過是使作客的人暫且停下來享受享受罷了,但是他們是不會久留的。 廟寺神前多怨魂,只因迷眾口中吞,推言拜拜答天意,反害無邊罪孽根。

四、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修道者「恬澹為上」,非如五味濁口,故其出口淡而無味之味,其味雖淡猶如道具先天之造化,明太極之本體,亙古亙今,真性不改,人能知此淡中之味,責大象在吾心,道味在吾口,淡味流通天地,可以知其始終,萬物可以知其紀綱,生死可以知其來去,鬼神可以知其吉凶,入聖超凡,皆淡而無味之驗豈世味可比。

般若心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知冷暖者是誰?又知默運周身血脈者又是誰?終日吃飯不曾咬著一粒米,終日穿衣不曾掛著一逕絲,悟吧!

五、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全句為言道無形體,亦無形狀,難想像亦難捉模,非形、非色,雖欲視之亦不能見其真體,道不惟不能視,亦不能聽,世間凡有聲可因其聲而聽之,有音者可因其音而聽之,惟大道真虛、無聲、無言,雖欲聽之亦不能聞其真聞,然大象之道,雖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但如取而用之其用卻不可盡。

太上護命經云:「視不見我,聽不得聞,離種種邊,名為妙道」。

世尊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