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襲明章第二十七(至善之人)

廖益達

襲明:是言大道人人相繼,物物相承,傳遞不息,才能越發顯明。像燈傳燈,使燈光明,永遠傳遞下去而不致熄滅,這便是「襲明」的意義,亦是一燈傳至無盡燈的真諦。

一、善行無轍跡(音徹積)

善行:順自然而行。

轍跡:車輪輾過。

永嘉証道歌:住相布施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墮,招得來生不如意,幸得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中庸:回之為人擇乎中庸,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弗失之。

最會行善之人,其方法是任物之自然,本乎善入塵勞,過化存神之妙,凡一切作為,事過即捨,一點貪妄都沒有,所謂「外無所度之人,內無能度之我」,故一切過了,了無痕跡。善行:能行之於天下,天下不知其行,如伏羲、皇帝、堯、舜等。

二、善言無瑕謫(音霞德)。善言:順物之性而說,不別不析,蓋最於善說話者,莫過於不言心要言時,當言之及時,言之有理,言之中肯。瑕:玉病、過錯。謫:責罰、怨尤。聖人因存心中正,其之所以被稱為最善於言談,必要說話時,言必合理、中肯、及時,故其言滿天下,亦沒有人指責善言者,非道不言,非理不說,言不輕發,言滿天下無厭惡善言者,老子、孔子、莊子、孟子、朱熹、程頤、程顥、王陽明。

三、善計不用籌策(音綢測)。善計:擅長於計算。

籌:算盤。策:簡策。兩者均是古代計數之器具。

聖人善用道來計數,故用不著籌策,凡明道者,智慧圓明豁通,一出心,一動念,皆利群利物,不為私慾名利所移惑,故根本上用不著籌策。善計者,不謀名利,不貪富貴,一心修無為大道,不住相布施。善計者,伊尹,傳說,姜太公,周公,召穆公等均是。

永嘉証道歌:住相布施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墮,招得來生不如意,幸得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布者善也,施者散也,能普散盡,心中妄念習氣煩惱四相泯絕,無所蘊積,是真布施也。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中庸: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福有二種,有出世福,有世間福,世間福從布施因緣而來,有何種布施即有何種因緣,即有何種福報,此謂之有為善,得有為善福,福盡還須墮落,出世間福,從觀照般若而來,能深入般若,即有何等解脫自在,此謂之無盡福,福無盡,亦無墮落。

四、善閉無關鍵(音建),而不可開。

「關鍵」:之本意為以木橫門戶,為古代中國是關門之方法,本句則引申為世人以巧設機關,籠羅一世,雖然再機密均可破之,唯聖人以道為密,不設羅網而物無所逃,此正是「閉之善者」。又人之眾妙之門,閉之而人不可知,開之而人不可見,閉不以門,開不以戶,非至聖神人,不能出入其門,故「不可開」。

真正明道之人的心境清明,向來不失其本來面目,不論何時何地,一切外誘,絕不動其心,一切妄念、妄想,亦絕無隙可乘,因此其本來面目,才得以不失真心,才得以常明,而本然之善也就因是充足了。

「善閉」:孟子之四十不動心,釋尊之六塵不入,佛云:禪定。道論:修練。儒曰:養心。

如,五教聖人、菩薩、真人、至人等均是。

五、善結無繩約(音乘),而不可解:指聖人不必用繩子繫缚人心,但聖人那大公無私,不忘報之精神,令人永懷不忘,有如一條無形之繩約,永遠不可解開。

善結者:禹、湯、文等聖王均是。

有一個和尚叫道信,請求三祖僧璨教他解脫的法門,僧璨問他:誰綁住的你呢?和尚說:沒有人綁住我啊。僧璨反問他:那你又何必尋求解脫之道呢?

六、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棄人:救濟世俗之人。襲明:指續不斷,勤修而明。

所以說,一個明大道的善人(具有善行、善言、善計、善閉、善結等五善之人),正是那些未明道者(不能知行合一,承德而不修,修而未得者)的師長,是被效法與學習的典範,反之,那些未明道者,由於不中、不正,明道者當力警惕,愈加勤勉戒慎恐懼,不敢稍懈,且取其資料,做為善人度不善人的病歷,便於日後的成全與指導的正確判斷。

此段乃老子之救世主義:老子是世人熙熙攘攘,生生死死,萬古交煎,萬惡充滿,寒不得衣,飢不得食,風雨不得住,欲救而脫之。體道的聖人,能夠隨時教化人民,使人盡其才,所以沒有遺棄的人,能夠處處珍惜萬物,使物盡其用,所以沒有遺棄的物,能夠做到這些真可以說是得到道的精微高明了。

七、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師」:師表、楷模、表率。資:助、取也。要妙:微妙之要道。

如果那些未明理者,不願受教、自甘墮落,或者明道者,不願啟發成全未明道者,均實於迷,而不悟者,雖然自稱「聰明者」,其實卻是個最愚笨,最迷昧的人了,由此可知,明道者,當明於己,而且明於人,明與明相襲。悟之者,深識其妙,妙為無窮之妙,妙為至善之妙,才是大道,此即成道之精微,玄妙之竅門。

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可以教化不善之人遷善向上,不善之人是善人的鏡子,可以警惕善人墮落陷溺,如果不善之人不尊重善人,善人不愛惜不善之人,雖然自以為聰明,其實還是大大的糊塗,這個道理,真是奧妙阿。

本章是老子提示出所謂「最高境界」者的做人處世之道,最能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五善皆是無為之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