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不處章第二十四(守常章)(多餘之事)

廖益達

無私無欲者,聖人之心也,有機有智常人之心也,聖人性亟太極至誠之理,心合天地自然之用,養深積厚,休休焉,意念無為樂天知命,常人理欲之機未明,利名之見未泯,惟知損人而益已,斷不曲已以全人,此等有機有智之用心,其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知情,隨所接而無不露矣。

1、誇者不行:跂用腳央站立:(引伸為但之好高,出人一頭,故腳跟不著地,高舉其足而望,有違站立之常道,因不自然,故難以耐久。)「不立」-即站不久。

為人處世,總以謙下退讓為宜,反之,沒有不失敗的,舉腳踏想要高過別人的,反而站不穩。

「誇」寬其步而行;不行難以走遠。張開步伐想要快過別人的,反而走不動。以上兩句皆論不自然所產生的弊病。

2、見者不明:自我表現的,反而不能顯明。見物我利欲之私,不見天理純全之妙。見其始,不能見其終,見其末,不能見其本。

別人看我們,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自己看自己,反而只能看到一小部分的手腳(見本,卻沒法看到自己面目(見本)。)

3、是者不彰:自以為是的,反而不能昭著,自然之自是,未嘗有彼此,未嘗有分別,自我知自是,偏執己見著,於道必暗而不明,反而不能彰揚於天下。

4、四自伐者無功:自我誇耀的,反而沒有功勞。凡以一己之功,取勝於他人之功著,必然炫著自稱,不知如此一來,反而求名而喪實,故自伐者無功。

五、自矜者不長:自大自滿的,反而不能長久。反以自己長處,文飾而求勝於人,惟恐人之不見其長,如此自驕自傲,自炫能幹者,反而不長久。

六、其於道也,日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餘食」:人之飲食惟求一飽,既飽而強食者,雖至美之味,食之無益,且未有不厭者。

贅行:附贅之形,如贅瘤。

以上這些行為,若以道的眼光來看,都是多餘無用的東西,餘食為人之所剩,贅形則非本體之正,是以物或惡之,故有道之是不為也。

儒、道、佛,在個人的靈修上均主張不可自私心在重,去我執摒我相,而老子更明白的指出進道者的四大障礙,因其均不合自然之道,故有害於己,且無私於他人,顏回的「願無伐善,無施勞」,即是此番境界的提昇,世尊的「無人相無我,眾生壽者相」,更是此番要義的啟示。凡是不合自然的事物,就有如貌美的臉頰上長了肉瘤,又如駢拇(十一個手指以上)等,這些多餘的東西,對身體不僅難看且無益,恐怕是更有害的,故凡「自見自是,自伐自矜」者,均是自我誇耀,爭強好勝的表現,終必敗亡的,王安石變法,其意義本極良好,然因其自視太高,不聽建議,落得變法失敗,己身受萬民的辱罵,含恨而亡。

又龜兔賽跑中的兔子,失敗的原因在於自豪於個人的才華,故「傲」字一生,懈怠必萌,失敗便無法避免了,唐玄宗自認為眼光最明亮,清乾隆皇帝自比功高萬丈,前者卻誤用了李林甫、楊國忠,終於引起安史之亂,幾致王國,乾隆則聽信和珅,終使國勢一落千丈,遭受列強的侵凌,一蹶不振,這些鐵的史証,最佳的說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