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這麼走發菩提心成無上道30 金剛經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如來法身之體  

廖益達 

 1古德云:「有形皆歸壞,不滅為真空」,羅漢、辟支佛就是悟到空性的道理,放下執著、煩惱從生死中解脫。

2人的身體屬於物質,也就是所謂地、水、火、風四大假合、因緣和合而有,緣盡還無,隨緣生滅,故非實有,這就是空性,體性是空性,便能破除對色身的執著,證到我空,破除了我執。但還有法執存在,法執是因為眾生執於萬法為實有,認為心外有法,不能了達一切法相,隨緣生滅,虛妄不實。佛陀教導眾生要破法執,破了法執就證到法空。證到法空後,如果又執著所證的「空」,這又是一種病,最後連「空」也不執著,當下虛空粉碎,什麼都不執著,就能得到究竟解脫。

3所謂「心生萬法生」,宇宙世界所有一切,都是這念心造作出來的,所有的世界如同一微塵,一微塵就是當下這一念心。「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世界,佛法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念是如此的包羅萬象,三千大千世界都在這念心當中。

4佛在金剛法會上講到如來佛性之體(寂靜是體)、用(威儀是用),威儀寂靜第二十九分。本分重要的問題來了,講到如來法身之體。‧‧‧‧法身、應身、一合相,不可住也。詳本分: 

5一合理相合為一  合相三身即一體  理相合一見法身  相名皆空悟實相

6「一合相,非一合相,非一非異,名一合相」,即言:一合相者,是合而為一之相。此言世界為無數微塵之集合體,故世界是一合相。由微塵所集成之世界,雖是一合相然再以三千大千世界對言之,則此時之世界又何嘗不是宇宙之一粒微塵。真理言之,是世界可言作世界,又可言作微塵,世界是微塵之一合相,而微塵又是一合相之組織體了,故一合相者,又是假相權名,實非一合相。

 7整個宇宙現象,雖是一大一合相,而此一大一合相中,實由集聚一切萬有始成立,故宇宙之一切,由表方觀之皆是一合相,而由裏方觀之又非一合相了,故曰「一」不可,曰「異」亦不可。因其「不一不異」,亦一亦異,如此方見不落二邊之中諦,這個中諦才是造成十方世界,萬有之真元素。否則如單求一異之相,片面的一合相為是,成以非一合相為是時,便皆落成邊見了。

8「一合理相」,即言:此世界微塵皆非實有,若微塵是實有,即不能聚而為世界。若世界是實有,即不能散而為塵,一微塵性,即是世界性,世界性即微塵性,非一非異,求具一異之相,了不可得,若一云一合相非一合相皆是邊見也。今云「一合理相」者,是因一合相既是假立之名相,故今欲見如來之法身時,必當理相合一而論,在相上觀之,雖有法身,應身,報身三身之別,然於理上觀之,三身實又是一體,眾生各個具佛性,此是異相,是非一合相,而而眾生所具之佛性,實又是一體之化分,渾然粹然,息息相通,故此實又非異相,而是一合相了。所以三身即一體,一體即三身,眾生皆佛,此是一合相,佛即眾生,此又是非一合相,一合相者因非一非異,而不可說,那麼一合之理,亦因非一非異,當然這更是不可說了。

故如能名相皆空,言語道斷,一切法性,悉皆圓融會通,一即三,三即一,一即異,異即一,常觀如是之中諦時,這便是以平等性智觀平等法身之理,而「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之真正「一合理相」,遂盡現。今云「一合理相」,者,是理相並言,三身一體,不單立三或一,佛凡如一,此一體一如者乃真正之「一合理相」,完全規藏於如來法身之身際,故當言語道斷,作如是觀,是不可落於名相言詮的。在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佛陀說「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佛性的一個定義,小而無內,大而的無外,你不斷的分割,分割到不可再分割也是佛性,大到沒有再更大的那個也是佛性。

9本分續上分:意如來法身之真體,除無來無去外更是非一非異一的,故則散以大無外;卷則其小無內,合則眾生皆是佛,此佛性中無異相。散則佛性是眾生,此眾生又非一相,故佛為使須菩提悟此「一合理相」之理。提悟此「一合理相」之理起見,乃藉世界與微塵之關係,來試問

10如來佛又恐怕須菩提,執見未怋,未明法身應身之理,故又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設比喻而破之。蓋應身不離法身,猶如微塵不離於世界。世界喻法身,微塵喻應身。世界碎為微塵,即法身分而為應身。微塵聚為世界,應身會歸於法身。應身非異,應身亦是法身之體。法身非一,法身能起應身之用。微塵非世界,而微塵實是世界之體。世界非微塵,而世界實由微塵而起。佛云世界碎為微塵者,就是説法身分而為應身也。法身本如虛空,則應身更非實有。世界本如鏡花,則微塵亦同水月。微塵既非實有,即世界亦非實有也。世界若是實有,即是一體,即是一合相,即不能碎為微塵之相也。換而言之,應身既非實有,法身亦非實有也。法身若是實有,即是一合相,即不能起為應身之相也。非一非異,非合非不合,所以佛説,一合相,即非一合相,假名一合相而已。總之本分主要在以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旨,點破一合相亦不可住也。

【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須菩提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1佛提出一個物理世界的問題來譬喻,他對須菩提説:假如有善男信女,把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整個宇宙打碎了,變成灰塵,須菩提,你想想看,你認為這樣的灰塵,數量多不多?

2須菩提回答説:那多得很。佛説;這是什麼理由呢?佛説:我告訴你,這些物質世界的分子,乃至電子、核子,這些物質東西真實永恆存在的話,那我不會告訴你,世界上有灰塵。這些灰塵累積起來,就變成大地、山河、變成物質世界(借物闡道:物質世界是由灰塵變成的,有也會變成沒有打碎了變成灰塵,應身既非實有,法身亦非實有也。)

3以科學的領域來説:物質世界的物質,如果經過一個高等物理科學家來處理,把它分析到最後,變成核子、電子、原子等等,最後是空的。是空的力量形成了這麼大的威力,那個力量大得很,原子彈爆炸起來,空的威力發起來有那麼大的力量。所以佛在這裡講:「若是微塵眾實有者」;如果你認為真的有個微塵,我不會講微塵眾,因為根本沒有微塵,一切都是空所形成的。

4這是什麼理由啊?所謂物理世界那些電子呀、原子呀,都是假名,是那個作用構成了這麼一個物理的東西。佛説:但是微塵最微小,最基本那個東西還不是它的究竟,它的究竟分析研究到最後,沒有東西,是空的。你看看,這個物質世界的外層,虛空的這個空間,比太陽的面積,地球的面積,以及虛空任何的面積還要大,這是空的力量凝結,而成物質世界。

5須菩提至此雖已悟透法身實際之理(如來真實義),然佛恐其不能與諸法界圓融,但知自己見性成佛,而不悟自他平等一合之理,故乃以世界為喻而指示道:須菩提啊,如果世間之善男子,善女人將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很細的微塵(塵埃),你的意思怎麼樣?這些微塵的數量,你以為很多嗎?(佛以世界碎微塵,而問:「是微塵眾寧為多不」者,這是試探,須菩提是否還有「一」「異」二相之邊見也。世界相在佛之眼中觀之,所以稱作夢幻泡影者,實因「一」「異」,互替之故也。

6須菩提答道:世尊啊,世界可碎為微塵,微塵亦可成為世界,因此微塵之多,以其非實,並非實在之真多,時過即生變化,故現在(眼見)之多,終是暫假立之多而已。(佛恐須菩提猶有此二邊之見,不明非一非異之理,故設問一以試之,不料須菩提智慧大通,不但己深知微塵之異相非實有,即視世界之一相亦非實有,其因能不執其一,不著若其異,故在這非一非異之間一,即見「是平法等」之「一合理相」了。

7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這些微塵等眾雖極多,然無定體,起滅靡常,有生有滅,終非實有(即世界亦非實有也),如果能夠永遠不集不聚,不合不擬,不現一合相時,則這些微塵便是永久不變之異相了,而這些異相即是實在之常有,因其永久不生變異(若是微塵眾實有者),故佛就不以世界碎為微塵眾作喻,而說微塵眾了。如果微塵是實有多(因為佛説微塵眾,然而微塵終非真實),佛又何必作喻而以此為問題。(微塵聚則世界成,微塵散則世界滅,換言之:即是微塵之名相死,便是世界之名相生,而世界名相死,又是微塵之名相生。此微塵與世界二者,因皆無實性,皆非實有,故「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理,由此而成立了。)(這種道理是什麼?因為佛以微塵作喻,所說的這些一微塵眾,本是暫時之假立,今日雖眾多,來日又集成世界,而滅其眾多之微塵相,即有微塵之非一合相,就有世界之一合相,故其非一,非異,故佛所說的微塵眾,實非真實不易之微塵眾,然為應一時之現象起見,又不得不權(名)曰:微塵眾)(這是一般字義解釋)

8佛陀說:須菩提啊,若善男子,善女人,(眾生的意思),假設有整個法界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像整個宇宙這麼多),再把它碎成微塵:(那樣多的眾生到底多還是不多呢?),須菩提答曰:「很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說是微塵眾。」。為什麼說多?「多」,就是「有量」,有量就是相(幻相)因為這一切的眾生都是一個幻相,(人死了肉體都沒有了),並不是真的有,所以他這是有相的多,是在這個假相裡面的多。可是須菩提的意思是:如果說這一切的眾生是實相,實有的,那麼佛陀就不會說是「微塵眾」,就是不會說他是一個「相」。事實上反過來講,這些眾生的相,並非實有,並非實相,(整個法界無量的眾生到底有沒有,反過來看也是沒有)。

9「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在佛來講整個法界的眾生是一個體,既然是一個體,就不是個個差別相存在的眾生,這樣子才是在一合相裡面。才是講整個法界觀的眾生。也就是說一切的眾生就是整個法界。法界性就是法性,法界也是法性,法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法身,這些名詞都是一樣,只是不同的名詞,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翻譯,不同的人在講而己,所有這些名詞合起來就是如來藏。所以你看「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在佛來講:整個法界的眾生,並不是差別相的眾生而是指法界整體。微塵與世界之變化的,亦即化身與應身之關係。應身之異,即是化身之一之分化,分為應身,集為法身,一本散為萬殊,萬殊復歸一本。可惜世人雖皆從法身分化而來,然於應身上卻迷於物欲,已到罪業無邊,解脫無期。此即等於世界既碎為微塵,而微塵卻不能再集為世界一樣,故本來不一不異之靈真性,自是逐妄住於異而非一之應身中,流浪生死,雖曾一化為三,而三卻不能歸一了。如能訪得明師,覺知自身般若之實相,而使應身常親法身時,則自無始以來,因一念之無明,所寄生世界之一粒輪迴種子,一反超脫世界之真佛聖。【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1須菩提説:我懂了,你剛才所説的問題,佛啊;你的意思是説,這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一個假名,是偶然的暫時存在,實際上沒有一個永恆的實質存在,物質世界也會變,也會燬滅掉。

2等於我們現在把這個幾坪大地方,勉強把它湊起來,裝了些電燈、冷氣機、擺了些桌椅、坐了些人,湊攏起來叫做講堂,所謂講堂,即非講堂,是名講堂,就是這麼一回事。一切物質世界都是這樣假有的湊合。

3所以大家不要被世界呀、家庭呀、這些苦惱住了。所謂家庭,即非家庭,是名家庭。所謂人生,即非人生,是名人生,同一個道理。

 4須菩提言,世尊啊,世界既可碎為微塵,而微塵亦可集成世界,這一合相之一,和非一合相之異,本是相對法,故非但這些微塵眾,不是實有,不能常在。世尊啊!就是在如來道上所說之三千大千世界也並非實有(亦是妄塵的一個積聚),今日雖現一合相,因這終是無數微塵之集聚,有成就有壞,有集就有散,故將來終會有混沌毀滅的一天(終有盡時,虛幻不實,故非世界,乃名之為世界而已)。是以所云:世界者,亦是應其現時之象而命名,因其體本來虛幻不實,並未有永恒不變之實有性,所以世界者,亦不是真常不壞之世界,這只是一時權名曰世界而已。(這是一般字義解釋)

5在佛性來講,整個法界並不是十方差別的法界,而是一個「常寂光土」(凡聖同居淨土),(羅漢有餘淨土,菩薩實報淨土),前面三個淨土都是常寂光土上的「用」所顯現「相」,整個法界,莫不是常寂光極樂淨土。整個法界合十方宇宙為法界:常寂光土。所以經文中說:在佛性來講,整個法界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是「相」,由本體而來只有一個,就是常寂光土,一切顯現都是相的顯現,都是一個用,由「體」而「用」作用出來的。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1這是什麼理由呢?我告訴你,假定真有一個世界存在、永恆不變存在的話,就是一合相,是兩樣東西合攏起來不變了。(例如:人的血、肉、骨頭擬合起來也是一合相),這個一合相只是物質世界的現象。

2事實上,物質世界不停的在變,譬如這個山,看起來好像不動,風一吹灰塵都吹到山上去,它慢慢會長大,山在變動,也在毀滅,只是我們的眼睛看不見而已。

所以這個一合相的世界,假使真有的話,幾千萬億年以後,也變成空,由空再變成有,所以佛説:一合相是假有,這是一句話,一個名詞,沒有不變的東西,不變只是個理念。

3這又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此世界若真(就世界中論)是實有者,惟此一合相。一合相,即佛性也。永久不再碎為微塵,永遠沒有壞滅之時期時(常住不壞,一而不可分為二,合而不可析之離,則此世界始可真正確立之曰一合相(如來説一合相,以等於佛性之虛空,不可以言語形容),然世界實並不能這樣常住不壞,將來將有盡期,故若在如來道上說世界現在之一合相時,乃暫時之現象,並非真正之一合相(即非一合相),然為應現實之需要起見權名曰:一合相而已。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來所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還是以強名一合相矣(強名之一合相而已)(這是一般字義解釋)。

4這個「世界」是指法界的意思,他說這個法界如果以實相存在著,就一定是一合相存在,就是以體存在。在佛性來來講,這個「一合相」是針對於眾生「差別相」的念頭,而告訴你一合相的理法,但是「真正的一合相」是圓融了眾生的差別相,所提出來的理法的一合相,兩者合而為一。這個包括了善不善法平等。包含了一合相與差別相的一合相才是真正的一合相,才是法身的境界一心圓法界。

【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1須菩提啊:有沒有一個世界真是一合相呢?有,但是佛説那是不可説,沒有辦法讓你理解的。因為你們不懂,也沒有辦法懂,而且也説不得,一説之後,一切凡夫就貪著這個事情。

2佛視須菩提,已悟其實,故對須菩提說道:須菩提啊;(一合之相,妙不可言)融合一切諸佛一切眾生,真性之一合相,本不可說,有說即非真實之一合相,而是幻生虛立之一合相了(如人體,世界等),故此十方法界,三界有情之法性,成一真如,所有諸佛,所有眾生之真性,成一如來之一合相,此相實在妙不可言,故必須一體同觀,自他圓融,這才是真正修佛之道也。但是凡夫之所以不明「一合相」之道,而甘墜為淪迴種子者,因貪著五欲之凡事,酒色,財氣,無一不好,名利榮華戀棧無期,因此乃將本性為物欲所矇蔽,而智慧亦為妄見所禁錮:故乃認幻緣為實境,種種著相,而不能悟,是則一真法界之大真如,平等法身之大如來,此「一合相」之妙旨,遂隔於萬重山外。(這是一般字義意解釋)

3真正的一合相是絕對沒有辦法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未得道以前,你的佛性在那裏,叫你把佛性指出來,你指不出來)。所以告訴你,真正的一合相,真正的「體」就是法身,本性,佛性,法性,如來藏,根本沒辦法用語言文字來告訴你,怎麼修出來的,唯有你實証到了「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這個懂了馬上全部懂。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凡夫貪著的是外相的理,外表上面的修法,一直認為有什麼方式,或方法,可以把「法身」做出來,錯了,你沒有得明師一指點,沒有真修實練,就沒機會。

結論:

1在二十世紀的初期,人們認為原子是宇宙間最小的因素,小到不能再分,它好像是一個實體的單位,直到近百年來,由於核子能的發現,才知原子也是人假定的一種「能」的表相而已,其實這些都是「能」,因種種因緣而顯現出來的表相,人類就因為這種變化多端的表相而生出複雜的情緒,造成社會的喜,怒,哀,樂。依佛法講,業報因果,生死輪迴,無不由此而生,實則都是能的變化並無實質,包括「能」在內,都是我們人類定出來的假名,為了說法方便起見,我們稱它是能,稱它是核子,原子,稱它是什麼,稱你叫我。

2本分中,佛陀說了兩句話:「須菩提,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非世界,是名世界,」,在佛陀的時代,,一般人都認為微塵是世界最小的物質,而世界是最大的,可是佛並沒有肯定,微塵是最小,世界是最大的,。佛陀說:微塵不過是顯現在人心目中的一種幻象而已,而人類給它一個名詞叫:微塵,所以說即非微塵是名微塵。同理,世界也不過是顯現人心目中的一種幻象,人給它一個名詞叫:世界,所以說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在一微塵與世界之間,包括了無數無量的物質,有情無情的眾生,又有那一種不是「即非」與「是名」呢?「佛陀是一位既慈悲又有智慧的老師,他總是講一般人聽得懂的譬喻,如果佛生在今天,很可能他會說原子非原子,是名原子。宇宙非宇宙是名宇宙。而不用微塵和世界作譬喻了,名稱雖然改了,但道理還是一樣的。我們以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的公式應用在一切有情無情的眾生上,還有什麼什麼可住呢?非一合相才是真正一合相:法性、佛性。

3淺:破我執,斷煩惱障(度分段生死)。

深:破法執,斷所知障(度變易生死)。

4一心三觀:空觀,見思惑‧真諦‧呈一切智。

    假觀,塵沙惑‧俗諦‧道種智。

    中觀,無明惑‧中道第一義‧一切道種智。

5外求諸緣,内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6塵沙聚會偶然成,蝶飛蜂忙無限情,同是劫灰過往客,枉從得失記輸贏。

7「塵沙聚會偶然成」:這個世界是一顆顆塵沙堆攏起來,偶然成功的世界,人生也是一樣,他是你的父母,你的丈夫,你的太太,你的兒女,也是因緣聚會、塵沙聚會而成的。

8「蝶飛蜂忙無限情」:這個塵沙堆攏的世界一形成,很好看的,那麼多的花朵,構成了自然的美。人們就像蜜蜂蝴蝶一樣,在那裡亂飛、亂鑽、亂忙,唐末詩人羅隱有一首詩,形容人生的痴,像蜜蜂一樣。「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儘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蜜蜂一天到晚忙碌採花釀蜜,為誰辛苦為誰甜,人生都是如此,忙了一輩子,為兒女呀,為家庭呀,忙到老死,最後嘛,眼睛一閉,像那個蜜蜂一樣,為誰辛苦為誰忙,所以我們説;明明知道人生是空,個個都看得清楚,可是還是捨不得呀,還有自己無限的感情。所以我們瞭解了人生一合相,即非一合相。

9「同是劫灰過往客」:我們的這個世界是個劫灰,前一劫燒成了灰,這一劫從新再來,所以叫做劫灰。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像是住旅館一樣,暫住幾十年,過往之客,有生就有死,死後再生,輪轉不休。

10「枉從得失計輸贏」:人生在世,誰對誰錯,誰贏誰輸,都差不多,最後都是沒有結論的走了,沒有目的的來,沒有結論的回去。接著進入知見不生第三十一分:真假知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