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這麼走發菩提心成無上道23 金剛經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眾生皆俱佛性與佛平等)

廖益達

 1由於每個人的發心不同,所以成就也不一樣,不論是成就羅漢果,緣覺果,菩薩果,佛果,或是成就三眜,達到不退位: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這些都要努力修行才能得到的。

2道不離心,悟了這念心就是道,沒有悟,這念心就是迷,修行不管是漸修(事,理上修)、頓悟,有兩大原則不能違背,第一是「發菩提心」,第二是「持戒行善」。持清淨戒,身口意三業清淨,就證羅漢果,如果要證菩薩果,就要修六度萬行,發菩提心,持戒行善,成無上道,一步一步迴小向大,就能證大乘佛果,因此,發菩提心,持戒行善,是修行最重要的二件事,詳本分:

心修一切善法  清淨即淨土淨  善淨心菩提因  法無上正等覺

4「淨心」:凡人所得善業,稍有執著,皆是不淨心,無有能得所得之心,能所不住,故云淨心,也是吾人本具有之自性清淨之心。

5「行善」:凡夫所得善業,皆是求福德之心,為執著有為之善,無有能行所行之行,能所不立,即行順理之事,諸善奉行,發慈悲心,行利益事,修一切善法。

6「淨心行善」,盡除一切能得所得之妄心,全率本真,以行利益眾生事,以慈悲心作行善之出發,以平等心作行善之原則(道德經襲明章第二十七:善行無轍跡)。自性之本然流露,人人具足,為我之天德,亦是我之天職與天賦(妙行無住)。外不見所度之人,內不執能度之我,能所俱泯,四相不生(淨心),以無為法修一切善法(行善),便是無為善,無漏善,才是菩薩之淨心行善也。

 7在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乃至無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釋迦佛說明我從修行到住於自性佛位,入於法性,到成佛這之間,一個「法」都沒有,為什麼?因為他在本體裡面,法性本自就具足;你的佛性,本來就知任何一切,所以你根本沒有多得一點,也沒有缺少一點,你的佛性本來就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無量諸佛的一切「法」,你本來就知道,所以不增不減……。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復次就是另外一個問題,前面他什麼都否定了,佛也不是有相的、也不是有色的、也不是有法可得的、什麼也不是、一切都否定,在這裡卻告訴你,要想成佛就要修一切善法,非有善法的成就不可,不是看幾本佛書、經典,談談禪,説説法,説説公案,盤個腿,打個坐,就可以成佛了,造了一輩子的業,就可得到菩提,就能成佛,那有這麼簡單嗎?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無有高下的,一切賢聖皆以修無為法而有差別。

2佛陀說完無法可得之旨義後,又恐須菩提執著無法可得,怎能成佛,故佛陀再次告訴須菩提曰:我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是佛性本體,為萬法之宗故稱「無上」,在聖不增「無高」,在凡不減「無下」,人人具足,世世相同,同體平等故曰平等或正等,佛與眾生同為俱有,無有高下,名為無上菩提。(這是一般字義解釋)(法華經是法平等的公案)

3「法」,指的是法性,眾生的佛性,佛告須菩提,整個法界中,眾生的佛性是完全平等的,佛性的體,上至諸佛,聖人,凡夫,下至畜牲,昆蟲,盡含種智,與佛無異(無奈眾生為無明所障,不自覺知其「佛性」本為無上正等,若覺知而能遣除無明,方名正覺也)。

4真正的佛性,法性乃至到成佛,其根本是一切的平等,無論任何一個眾生都是一樣。「是法平等」。眾生的性等無二別,都是未來佛,因為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一同的,當下就要確認自己本身就是佛;就是這樣依佛性去做,佛性來取代一切,淨心行善,久而久之因緣成熟,就可以証道成佛,而不要一直走旁門左道,稱師作祖,一直想要証道成佛。

5「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在末後五百歲:有緣得聞彌勒佛「演說」,且能實實體入「如來無量阿僧祗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得道者,當前呈現之心境,當是行普行恭敬平等心,清淨自得,慈憫有緣生命,如同彌勒祖師的胸襟,慈心,而不怨,無悔,默以懷之的在人間廣播彌勒慈心道種。

6八萬四千法門,唸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參禪也好,修止觀也好,以華嚴境界來看,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無有高下的,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以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日行一善,我們都做不到,檢討自己的行為,我們日行一惡則有之,誰能做到日行一善,不修一切善法,你説你已達到「無四相」,修了很好,做了很多的功德,那是騙騙自己罷了。

2這個緣故,就是佛性中,原無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之妄念,所以能修明心見性一切的善法,就可以得無上正等正覺(佛果)。

3當滅盡一切四相之妄心,以理所當然純淨心去修一切善法(六度波羅密),待至塵障滅盡,妄念不生時,則即本來之真心即可以現,原來之自性便可以見,此時就可以証得無上菩提了(這是一般字義解釋)。

4所謂「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是時空統一之意,能時空統一,法輪常轉,住於本體,自性佛位,一切造作都是不可思議的性德圓明。「一切善法」是指性德圓明,就是依佛性去做,以佛性來取代一切,修辦道,渡人成全,無四相,老實修行,久而久之因緣成熟就可以証道成佛了。

 5佛陀在上分經文先說:「無法可得」,你要証道成佛的話,是連証道成佛的念頭都沒有了,待你性德圓明就可証道成佛了。

6淨心行善,性德圓明,三身顯現。

千百億化身;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自性變化多,迷人不能省察。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名曰「自性化身」

 圓滿報身:其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自性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河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清淨法身:聞其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此名曰,「清淨法身」。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1佛説:如果説有所為,為求佛果,為了求自己的福報及功德而修一切善法,這是人天果報,凡夫的修法,凡夫的為善,真正的善法是為菩提道果的行為,雖然行善而不著行善之念,不求福德之念,這才是真正的善法。

2佛陀又說:須菩提啊,佛我所言之一切善法,以般若本體來解説:「所謂一切善法,即非一切善法,是名一切善法」,簡單的説,你做了一切善事而不執著,執著了就是凡夫的事,不執著才是菩薩道,利人、救世、修一切善法,並沒有特殊之處:是做一個人義所當然的事。在如來自性上來說時,一切善法皆是自性本體之流露,原來無惡,何名為善,只因眾生迷昧,今為開悟引導起見,權名謂之善法而已。(這是一般字義解釋)。

3(所言善法者)即在佛性上來講,(如來說即非善法),在佛性而言,去除障礙一個相(念頭),得到這個「體」,才是真正在佛性中所謂的善法。(是名善法),能去除一切整個法界無量發生的萬相,萬事,善不善平等時,就相應到本體,把善不善的相(念頭),去除以後才是真正善法。

結論:

1是法平等舉証:法華經譬喻品,釋迦佛的堂弟,提婆達多,從小便嫉妒佛陀,佛陀成佛以後。又施種種惡計,殺害佛,且修邪法加害佛陀弟子,種種惡跡顯示他實為一個無惡不赦之徒,但佛陀卻在靈山法會上為他授記,點道,即可超生了死。未來必定成佛,並且述說提婆達多,在前世曾幫助佛陀圓滿六度波羅密。

2這一世能蒙佛(彌勒佛):代表明師(點傳師)授記。同樣的每一個天道弟子,都曾於過去累世中,行種種善道,並恭敬禮拜彌勒祖師結下甚深之緣,而能在今世得明師一指,所以明師一指不是特權,而且是非常公平公正的,每一個人只要進得了佛堂,只要能順利求道,便表示他累世所造之善業,已具足善根,福德,因緣,所以能得道修辦道,進而超生了死,只是善因緣,諸善果(修一切善法)而不是特權。古德云:「欲成無上佛道,必作眾生牛馬」;發菩提心,淨心行善,方能成就佛果。

3無上菩提之法及生一切善法之因素,人人本自具足,以此正等心,找回本來面目,人人皆可証得無上菩提而成佛。

4既立一切善法之明相,佛陀恐世人迷真逐妄,忘掉「人之初,性本善」之理,而以造作之善為善,爭行善之美名;而眛卻自性之真菩提法,破一切善法相,泯一切善法相,教人返觀自性,由自性中生一切真正善法,此與老子,道德經,常德章第二十八「常德乃足,後歸於樸」一樣道理。接著進入福智無比第二十四分: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