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這麼走發菩提心成無上道5 金剛經如理實見分第五(頓悟與漸修)   廖益達

修行要達到佛的境界,可由兩種方式來努力,那就是「漸修」與「頓悟」「漸修」:即漸次修習六度波羅密,此六度波羅密是諸菩薩摩訶薩在因地中的願行,若能修持圓滿,便能達到佛的圓滿境界。

「頓悟」:是指悟到當下這念心,這念心是清淨心、覺性、菩提心,悟到這念心就是「佛」,依據悟真如的理來用功、保任,從開始悟一直到悟自性佛位,圓滿成佛(如理實見),這是「頓悟」。詳本分。

如是無相亦無形 理貫十方氣象生 實相妙有真空體 

見相非相如來明

悟到當下這念心,就是如來智慧、真如、菩提妙心,

了解每個人都有佛性、都能成菩薩、都能成佛。楞嚴經

云:「不起凡夫污染心,即是無上菩提道」,

不起凡夫污染心就是菩提心、佛心。

頓悟便是要悟這一念心性,直了成佛。

一、           前言:

1.理 一‧ 真如之理:離開虛妄相、從無相、無不相之理見之。

二‧ 眾生皆有佛性。 (六祖: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三‧ 心經: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

不增不減。四 ‧道德經─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觀 玅章第一分)

2‧理:道、本體、法性、佛性。

3‧如理者:真如之理也,十法界之法無一是實法,

皆是虛妄相,故欲見真如之理,必當離開虛妄相。應從無相

(無相:世界一切相皆係妄境,本無所有,故名無相)。

、無不相之理見如來。(無不相,十法界之法,應用無方,

自在無礙,故名無不相。)

4‧實見: 一 ‧親見自性如來。 二‧ 行行皆如。

佛陀以真如之理破除眾生對假相的執著,才能證入真如實性,

所謂「破相顯性」。

5‧實見者:親見自性如來。

6‧ 壇經:「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二‧如理實見:一 ‧不可執相,不可離相,執相是虛妄,

離相是斷滅,須不執不離,有相而不住相,始可善見如來。

二‧ 色身有相、法身無相、有相見形、無相見理。

三 ‧壇經: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

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

何不從自心頓見真如本性。

三‧如理實見者:不可執相,亦不可離相。執相皆是虛妄,

離相又是斷滅,須不執不離,雖有相而不住相,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1‧在第四分,大悲的世尊問:「虛空可思量不?」

其實在暗示我們如何訓練自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最後佛又說:菩薩應該怎樣?「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住在什麼境界呢?住在一切都「不住於相」,住於「本體」,

本分所言:「真如,也才能親見自性如來」─住於自性佛位。

四‧【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

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曰: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可以不可以看到我的佛身,

或我的三十二相,就可以看到佛性(如來就是佛性)。不行的,世尊、不可以身相見如來(佛性),色身有相、肉眼能見,佛性無形、肉眼不能見。

1‧身相見如來。

一‧ 身相:釋迦佛、佛身

     佛:三十二相、出入來去相、穿衣吃飯相、坐禪說法相。

   佛:三身:(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

       四智: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痴)、

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二‧ 如來:法身、佛性、本體。

三‧ 色身有相,肉眼可見。法身、佛性無形,肉眼不能見。

1‧ 凡夫但見色身如來,不見法身如來。

1.可以身相見如來:未離相。(寒山:文殊,拾得:普賢)

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寒山:吾心似明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

叫我如何説。

3‧不可以身相見如來;已離相            

惠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拾得:我心不比月,比月有圓缺,好似一輪日,

照得十分澈。

4‧道川頌云:有相求俱便是妄,無形無見墮偏枯。

堂堂密密何曾問,一道寒光爍太虛。

5‧吾之真性如來,湛然常住本無生滅,無相之可見者也,

若要見之,外不見山河大地,內不有見聞知覺方開正眼,

即見本來面目。

五‧【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這是什麼緣故呢?佛陀所説的色身相,或三十二相,它並不是佛性真正的面貌,它是一個相(有形的),而不是(無形)實體。

1‧身相:不是佛性真正面貌,是一個相、不是體。

身與樹:被告知的對象,非常抽象的心、當成了物、

有相。

菩提:無形無相的自性、本性。明鏡:不是具體的東西,還有什麼地方可沾染塵埃。六祖:把相完全拋開,心空寂,

無罣礙。

即非身相:法身、本體。

2‧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可以看到我,而看到佛性?

「如來」就是佛性的意思。「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見如來」,不行,世尊,不可以身相見如來。沒有辦法,以你在你的面前,你看到佛都還沒有辦法的話,就表示你看的任何東西都沒有辦法。佛是十法界的最高境界,釋迦佛就是站在你面前給你看的時候,你都沒有辦法藉由這個相而看到佛性、法性、本體。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這是什麼緣故呢?

釋迦佛所說的身相,它並不是佛性真正的面貌,

它是一個相而不是本體。

3.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4‧惠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身與樹都是「相」都是被告知的對象,

非常抽象的心,當成了物,也有了相,

神秀的修行只是時時住意相的清淨,故一直停留在「相」

的境界上。

5‧「菩提」就是無形無相的「自性」、「本性」。

明鏡也不是具體   的東西,菩提自性本來就沒有異體的相,那麼還有什麼地方可以沾染塵埃。六祖偈中可以看到他已把相完全丟開,內心已是一片空寂,已無罣礙(如願懺文內)餘蘊:弟子××× 虔心跪在 明明上帝蓮下,餘蘊之因在人心未淨,己性未朗,蒙昧未啟,至道無餘蘊之真實相。

6‧為什麼佛要問「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佛陀在說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之後接著問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佛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身相究竟是指什麼?在大乘法中有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所謂佛的三身的說法,這種說法原是為了使我們凡夫容易瞭解的方便說法。

7‧法身佛:是佛的本性或本體,是無始無終,不生不滅,遍一切處,沒有形相,也沒有身相,在金剛經中稱為如來。

報身佛:為應大菩薩們的機,在法身佛本體中顯現出來,

具足萬德莊嚴的身相。

應身佛:為了度化有緣眾生,

在法身佛本體中顯現出來的身相,

通常佛經中說的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指的是應身佛的身相莊嚴,

佛陀在世時是應身佛,所以報身佛,應身佛都有身相,

可是法身如來並無身相。

8‧佛為什麼要問須菩提,「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上文佛陀教我們要無住相布施,可是供養佛陀也是布施,佛是這批大比丘最尊敬及信賴的,每天在一起,不但對佛的莊嚴威儀印象深刻,而且常常以佛的一舉一動作為模範,對他們來講這個身相儼然千真萬確,而現在佛是不是要他們連這個佛相也不住呢?這是須菩提代表這批大比丘在心中所生起的疑問,佛陀知道得很清楚,所以反問須菩提說;須菩提啊!你以為你們目前所看到的佛的身相是不生不滅,遍一切處的佛的本性法身如來嗎?須菩提也許本來已明白,也許是經佛一問即刻領悟知道身相是瞬間在變,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是有生有滅的,自然不能是法身如來,所以他答:「不也;世尊」,為什麼他會這樣回答呢?須菩提自己解釋:是因如來所說的身相,只不過是一個名稱而已,並不是實有一個不變的身相,(這是問佛相)佛陀接著說了兩句很重要的話,第一句話是:「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尊就是佛對須菩提說:你說身相只不過是一個名字,並非實有,而是虛妄的,這是對的,不僅身相如此,連世上其他所有的一切相都是如此,都不是實有,都是虛妄的。

六‧【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佛對須菩提説:你所説的所有相、只不過是一個形象、並非實有、而是虛妄的、這是對的,不僅身相如此,連世上其他的所有一切相,都是如此,都不是實相,都是虛妄的、假的,如果你能夠看到所有的相,都不是相的時候,就能開悟而看到如來(佛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1‧眼睛所看到的行形色色、山河美景、美醜善惡、對錯、是非。

2‧酒色財氣、妻恩子愛、權勢名利。

3‧六根對六塵。

4‧修神通、打起坐來就有境界、不打坐就沒有了。

5‧佛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6‧淺:凡是人以五官及現代科學儀器所覺察有形、無形宇宙萬萬相:虛妄。

深:心: 我已開悟,我已解脫,我已成佛的念頭:虛妄。定中、見佛、見菩薩,與佛、菩薩講話:虛妄。

7‧諸相非相:相是指一切物理、心理現象,一切現象皆因緣而起,依緣而滅,沒有實體:虛妄。

8‧利定記云:「執相迷真對面千里、虛心體如天地一家」。

禪錄云:「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壇經:「佛即是性,自性無別佛」。

9‧「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10‧佛說一合相,非一合相,是一合相。

11‧這是很重要的一句話,按照文字解釋,是怎麼樣子呢?他說:所有的相都是虛妄的、空的、假的,如果你能夠看到所有的相,都不是相的時候,就能夠看到佛性,這是按照文字解,一般娑婆世界的文字解,最高最高只能解到這個,不是這個樣子。「所有的存在都有佛性」、「時空統一」。

凡所有一切的存在的相,皆是虛妄。他的虛妄是這一切的相,都有變異,這和我們講的「時空統一」有什麼關係?

任何一個相的存在,他是永恆的存在沒有錯,

但是同時也要了解到一點,他存在的這一點,

並不能代表他過去和未來的相存在,只能代表他的體存在,他能永恆的存在是架構於「體裏面」的時空統一,

因一切的相都會有變異,不能代表他往後都是這樣子的存在,如一個牆壁它會慢慢剝落龜裂,他過了一天、一年、十年、一百年之後,他就換了另外一個樣子,但他每一點相的存在都是永恆存在,所以,一切相的存在都是永恆的存在,「是基於時空統一,基於本體,佛性上而言」,

我們把這個衍生回來看,「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佛說一合相,非一合相,是一合相」,他說你不能由身相見到體,他說你對體,一合相,佛性的明瞭,如果只是文字表面上的瞭解都是沒有用的,都是虛妄的,所以他有二個含義,第一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是講文字裡,你對於文字裡一合相的瞭解就變成是空的,「若見諸相非相」,若是你對一合相的瞭解不是表面的,你就是瞭解到「本體」,所以後面佛說:「一合相,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諸相非相,就是一合相,這才是一合相本體,你看到所有的相,整個法界是一合相,你對於法界一合相的瞭解,不能是空說的名詞,你必須要實證,你要「明心見性」,實證到整個法界,無量眾生獨立的存在理上的明白是「明心」,「見性」是真正實證。這樣後面推廣到整個精神的一合相,才能連貫起來。

12‧金剛經每一品都有他微妙的交替運作,既然不可以身相見如來,為什麼要有佛相,也就是你在拜佛,褔德要應無所住,你若有住在佛相的時候,那是有量褔德,如果你不住相,到了這裡你眼前有那個佛像的存在,你又瞭解不可以身相見如來,而是用你的心去實證,本體來見如來,以那個相能夠把他當作真佛性的存在你就是不住相,然後你會將他推演開來到法界的任何一個相,都是佛性。(佛曰:是法平等是指眾生皆有佛性與佛平等)

13‧諸相非相,相是指一切物理、心理現象,一切現象,無不依緣而起,依緣而滅,沒有實體故說為「虛」,不是真相,故說為「妄」,吾人不知一切相,是緣起,而執虛妄的相,以為真實,反而不能見事理實相,今知緣起的相是虛妄的,虛妄的還他虛妄,即見實相,所以下文說:若見諸相非(真)相、即見如來(實相別名亦即佛性)。

14‧如來:實際上原來的經典,沒有如來佛這個字,如來佛是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把它翻成(佛十號):世尊、應供、正偏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調御大夫、無上士、天人師、佛而翻為如來呢?「如來」相對有個「如去」,有如來佛就有「如去佛」,好像你的臉上,好像有一個「來」字,又好像「去」字的一個佛,來去都在你臉上。「即知西來路,西去莫走差,此身誰作主,何處是吾家」,「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這個「戶」字就是一個死「尸」一點成戶,沒有一點成尸。(快求明師一指)

15‧.剷除與建立:各位我們人類因為世上所有的一切幾乎都認為實有的,而且希望凡是自己所喜愛的都能永久存在,所以產 生許多妄想,引起許多苦痛,因因果果,無有了期。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即是要破除我們這種錯覺,要我們認清楚,   這世上的一切一切都是瞬間剎那在變,皆是虛妄不實,並沒有真的存在,不要執以為實,包括他自己的肉體、思想,正好比如:人在臨死的那一剎那方才明白,所有的權威、財富、夫妻、子女、情愛、仇恨,有那一樣能抓得住、帶得走呢?有那一樣是實有的呢?因此能覺悟到這種種相都是「非相」,也就是佛,經中所說的「不要被它所轉」「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剷除」,下面兩句「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則是「建立」,指出一條正確的途徑。沒有前面的剷除,就不可能有後面的「建立」,不懂得「建立」,而袛是一味的「剷除」,容易走上「斷滅相」「頑空」的歧途,也不能圓滿解脫,所以「剷除」與「建立」必須並重。

16‧「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凡是眼、耳、鼻、舌、

身的感受,腦筋的思想、觀念、活動(包括夢境、

幻境或定中的感受)都叫「相」。現在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淺的方面來講,凡是人以五官及現代科學儀器所覺察到的有形、無形的宇宙萬象「相」,以及思想字所剖析理解,宣揚的一切構想、理論也是相,都是虛妄。深的角度來講,只要心中存有一絲的觀念,甚至如我已開悟,我已解脫乃至我已成佛的念頭,不論如何細微,全都是虛妄,定中見佛、見光也是虛妄與佛菩薩講話也是虛妄。那麼究竟什麼叫做虛妄呢?照字面來講,「虛是不實」,「妄是不真」,不實不真,不真不實,非真實,稱之為虛妄。第二句,佛更進一步的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其意義:須菩提啊!你說這個身相不是法身如來,其實並不是完全是對的,這個你們所見到的佛的身相,也是從如來法身中,因和你們相應的緣而顯現出來的相,如果明白了所有的相都是妄,都是非相,不要執著在任何相上,則你們所看到的佛身都是法身如來。不但佛身如是,其他所有的一切相都是如此,若能將所有的相都以此觀之,則見法身如來。

17‧因為人來到這世間是空手而來,一樣也會空手而去,每一個人都是「過客」,所以要學習放下一切,沒有一件東西是你帶得走的,從這些跳脫出來,才能見到宇宙萬事萬物的實相:自己的佛性(如來)。(華嚴經云:「應觀法界性,即見諸如來,此性非彼境,眾生不能了。」在這裡透露了一個很大的秘密,他説:你應該尋找整個法界(宇宙)的根本本體(法性)。「即見諸如來」即見諸佛的法性,這個佛性你也有,只是眾生不能夠明瞭而已,須求明師一指才明白自己有佛性)。

18‧佛陀用真如之理,破除眾生對假相的執著,才能證入真如實性,所謂﹝破相顯性﹞。

19‧人活的時候是人,夫妻同床共眠,家人共處,人死掉以後就做「鬼」,夫妻敢同床共眠嗎?家人敢共處嗎?佛的意思是,佛性才是真,肉體是假,有生滅的,連世上一切相(妻恩子愛)都是假的、虛妄的、都不是實相,要頓悟真如佛性。圓覺經云:「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無有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

20‧這更深一層的道理,連須菩提也覺得太深,怎能令人聽聞而起真實信心呢?於是須菩提又問佛陀說:「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陀回答須菩提說:不可如是說,即便是佛滅之後,還是會有持戒修褔的人,對這個真理產生信心的。

二、結論:

1.菩薩但應所教住:住在一切都不住相,住於本體,真如:見自性如來。

2.佛為什麼要問:「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佛相

(與住相布施、無住相布施同意思)。

剷除與建立:剷除: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要被它所轉,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建立: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指出一條正確的途徑。

前面剷除:一味的剷除,走上斷滅相,頑空歧途。

後面建立:圓滿解脫。

5‧【頓悟與漸修】:其實整部金剛經都是在宣説

「真理的實相」,就是在教導我們要「破相」,「無相」

才是「實相」(佛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性)」。

6‧金剛經在第一品講到的是釋迦佛隨緣保任的方法,:「修六度波羅密」,在第二品提到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修行的心量是該要怎麼樣子的:「煩惱即菩提」,第三品釋迦佛就在講一切的度化功德,大都以一合相做為德大的根深:所以滅度一切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所以菩薩有我、人、眾生、壽者相即非菩薩,為什麼?因為不在一合相,你如果在一合相就沒有度化的對象:「自性自渡」第四品,最主要的一個:一切布施不著於意識之中,自本心,所以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因為不住於相的關係,所以不在對立相而在一合相,既然在一合相,就跟整個法界圓融,所做的每一個功德所產生的不可思量的褔報,就如同法界無盡無量,因為東西南北上下四維,

所有虛空都是無量和法界做一合相,在一心圓法界做布施,既然如此,對一切眾生做布施,一即無量等於對法界無量眾生的布施:「福慧雙修」,第五品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講到「所有相」、是一合相,「一合相非一合相,是一合相」(一合理相分第三十)所謂一合相的觀念還在意識上作用,如果能夠把一合相看在它的本體而不是看到一合相的表相,就能看到本體:「頓悟與漸修」。

7‧如此甚深道理,連須菩提也覺得太深,怎能令人聽聞而起信心呢?於是在第六分中,須菩提又問佛陀說:

「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接著進入正信希有第六分:信、解、行、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