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與人生-修行的次第原理:「見山是山...」,「...練用還圓」 ~

 許多人往往認為自己或自己的小孩是最聰明的,而且不能輸在起跑點,要學就學最好的,雖然世俗的學問技能或法門可能有深淺,或正確或錯謬,或究竟不究竟,或圓滿不圓滿,但是,一般人能不能一開始就遇到正確的理論或老師,或參加高等的教育或博士考試,學習博士所學的書籍?

 其實,這要看個人累世因緣而定,今生當下有沒有同等次第的智慧和因緣資糧,而且要通過世俗考試或師父的鑑定和考驗,才能確定有沒有資格學習高深的技能學問或修行法門。

 一般來說,普通一般人,還是要按照一般的國家教育制度和考試循序漸進,這點大家都能理解無庸置疑,不過,在修行上,許多人可能就不這麼理性,而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簡單說明幾點:

1.大家都以為自己夠聰明,想要直接學習瞬間超越的最高法門,其實,修行的道理雖有深淺,而且依據眾生的因緣根器而有不同法門,但是真實的真相,並沒有瞬間能成 就的最高法門,雖然義理有深淺,能當下明白就叫作「頓」,不能當下明白而要慢慢修行後才能明白叫「漸」,不過,不論是明白道理上的「頓」「漸」,或根器資質上的「利」「鈍」,修行者各自心中的污穢和雜染,都要自己逐漸清除,才能逐漸成就,所以沒有瞬間成就的最高法門,這也就是「楞嚴經」中所說:「理則頓 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也就是說:理可頓悟,但是事須漸除,換句話說:能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根除習氣而恢復自性,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修行沒有最高最好的法門,只有依照眾生根器和因緣而最合適個別眾生的法門,而那些號稱有瞬間最高法門的,大都是以修行名義騙取信徒財色的假行者或已經 偏差而墮入魔道的修行者,不可不慎。

2.不懂修行的正邪和方向,而胡亂吞棗,分不清楚什麼是「世俗法」「外道法」以及「民間信仰」和「佛法」,(分不清楚神鬼天人羅漢菩薩佛,通靈,占卜,風水,算命 (不論看面相手相或生辰八字或紫微斗數或姓名學),因為上面這些外相執著和錯誤的修行知見(稱為邪見),就很容易引來外道鬼神的附著和干擾,所以,許多人可能糊裡糊塗的跑了幾年,耗盡錢財和精神,卻跑出一身病來。

3.不明白修行的次第和方法,無法在過程中超越而增上次第,修行多年或一輩子,總是又回到表法執著上,沒有任何進展,例如:修行了一輩子,到老了,反而放不下臉 上的化妝和頭髮上的染色和裝扮,更放不下身體的病痛和世俗的煩惱,也因為次第無法增上,所以粗俗的業障無法消除,而會一再累積而現前。

4.把修行道理用來檢視別人,而不是用來修行自己,喜歡與人爭辯或教訓他人,以顯示自己知道理有修行,卻不知道:「小品般若經云:諍論即是魔事」,「月燈三昧經云:諍心畢定墮惡趣」。

5.看了書或聽聞一些教法而知道了一些佛法知見,就以為自己是在修行,或以為自己已經有修行,卻不知道「聽聞」和「實修」是兩回事,而且「實證」更是另外一回事。

 透過上面的說明,我們知道,修行有一定的次第方法和原理,要逐漸檢視自己的情況,按照次第實修增上,才容易進步。

 青原襌師將修證的歷程分成三個階段:「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一般的修行,初學的時候大都要有個外表 (外相表相) 的依據,這就稱為「表法」,例如:朝拜身外的佛像,讀誦佛經,或嘴裏唸唸有詞的稱唸佛號和佛咒,而且都會說這些修行有無量功德,以此來攝受眾生學佛修行,這個階段就是所謂的「見山是山」的階段,就是把山當山,把佛像當佛。

 而後,就會教導修行者要以「心」念佛,不要執著表相,來得到內心真正的安定,這就是「見山不是山」的階段,佛像不再是佛,而只是表相,心中的佛才是真佛,所以,不論在何處都能念佛和拜佛,因為佛在心中。

 再接下來,雖然世人都執著表相,但是表相更容易在世俗中顯示存在感,雖然表相的存在不代表真正的真實,但是,表相可以是真實的表相體現,所以,為了世俗眾生,需要有「佛像」和「佛經」以及「極樂世界」,來攝受眾生和顯示佛法的存在,這就到了「見山又是山」的境界。

 此外,自古以來,也流傳著下面這句「凡夫修行成佛變化過程的綱領口訣」:「練精化氣;練氣化形;練形化神;練神還虛;練虛還實;練實還真;練真還用;練用還圓」。

 這句話,雖然在某些階段像是「道家」的口訣,而且前面幾句常見於修道人的典籍,不過,以佛法來看,前面階段雖不究竟,但是,這也顯示初學階段的生理和心念現象(至於究竟不究竟,這要看從什麼角度來看,由初學者來看,就是不究竟,由佛 菩薩來看,就是方便運用或單純的原理特性),而且整句來看,更深入的看,是符合佛教某些說法和教化的,例如:所謂「心」「意」「識」(第八識和第七識以及前六識) 的修行觀念,或十度波羅蜜的「方便」「力」「願」「智」度。

 再者,同樣的一句話,如果能用佛法的甚深教義去省思,那就能看到佛法的道理,就能見性(看到真實的原理特性),如果用凡夫思維或外道邪見的觀念去看,就算是佛經,那也會被曲解,所以才有謗經或錯解的情況。

 所以,如果能明白質能互變的道理,和佛法的觀行或甚深「心」「意」「識」原理,上述所說的「氣」「形」「神」「虛」「實」「真」「用」「圓」則都在佛菩薩的變化中,都可用在普渡眾生上,又或者都是實修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種種變化原理, 例如:「練精化氣;練氣化形;練形化神;練神還虛」,這些是前六識的作用,對佛菩薩來說,則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的圓滿和運用。

「練精化氣」,關於「氣」,這是無庸置疑的,只要有練氣功的人,都能知道氣的存在(末學自己年輕的時候已體會過,後來體會佛法精神意念觀行的神妙更凌駕氣功之上,就不再對氣功有興趣),「氣」可以用加持上,讓初學佛弟子恢復健康。 「形」可用在形象的神通變化上來教化眾生,又或者修行上的「三摩缽提」觀行上「神」則是由形象改為意念的觀行修持。「神」轉「虛」是指意念轉空,破除意念的虛妄,這就是「空」法,「虛」轉「實」就是破空,回到見山又是山,不過這個實還不是實際運用,只是由空轉實。「實」轉「真」可說是回到「真心」,「真」 轉「用」就是由真心變化轉為大量實際運用的菩薩「方便度波羅蜜」「力度波羅蜜」「願度波羅蜜」來普渡眾生,「用」還「圓」就是菩薩普渡眾生而圓滿。

 所以,有句話說:不是由人的學歷和權勢來顯示人的高度,而是由智慧(講出來的話是否能說明整個道理,解除眾生疑惑),因此,是不是外道或邪見,這要由思想觀念上來看,而不是表相和穿著或髮量。

聖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