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章第七十六 本性柔和單純

廖益達

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報,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

道之為物,無形無象,其散為用,唯弱唯柔,這柔弱不完全是道,卻與道相差無幾,故天地循循圓圓周而運行,在柔慢得好似不知不覺中便交替了四季,萬物便在這柔慢中得以化生,更在時雨和風之柔順中得以生成,是天地以柔弱為用之象徵也。

(一)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生也柔弱:人在活著時,其肌肉柔軟而富有彈性。

   死也堅強:一旦死了之後便冷硬強直。

   本章老子借物喻道老子尚柔弱而斥剛強,故以人和草木來作比喻,他說:試看當人活著時,其肌膚柔軟而富有彈性,一旦死了便冷硬僵直,不能屈伸。
(二)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草木活著的時候,也是柔軟脆弱的,若是死了,形體就變為乾枯而堅硬了。

   柔脆:指外形與內質都是柔弱的。

   人死後會有死後僵直的現象,原因是肌肉內肝醣或蛋白質凝結及乳酸產生後,所引起的化學作用。
(三)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所以說堅強是屬於死的那一類型,凡是柔弱的都是屬於生的這一類型。
(四)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

   兵強則不勝:用兵示弱著,謀深而工,敵輕而玩之,故勝。恃強著,膚淺而驕,敵懼而備之,故不勝。

   木強則共:木材長成棟樑之材時,就有被砍伐的危險,在作戰時,較強之一方,如徒恃其強,輕於用兵時,一旦交戰,反而不勝,此為「驕兵必敗」的道理,樹木一旦長得高大粗壯時,就會被破伐而無礙了。

(五) 堅強處下,柔弱處上。柔弱的常處於上,如壯根居下,嫩枝葉居上,由上列的例子得知如下之結論:凡是好強、爭勝,自誇的,想居人上的,結果必定是被人厭棄的,反而居人之下,而凡能以柔弱自守的,不想居人上的,結果總是被人擁戴,而居於人之上。

漢劉向所著說宛ㄧ書的敬慎篇有段精彩的對話:韓平子問於叔向曰:「剛與柔孰堅,對曰:臣年八十矣,齒再墮而舌尚存,老子有言,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夠駕御天下最堅強的東西)這說明唯有至柔之大道,才是駕御天下ㄧ切堅之利器(一滴滴的水珠,可以滴穿堅硬的石頭,ㄧ隻柔弱的虫蟻       可以使堅石般的堤防垮下)。若捨柔而想以堅攻堅時,這是無濟於事的,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這是以水喻道之柔,凡可以持為攻堅的東西,沒有ㄧ樣可以勝過水的。

天下沒有ㄧ樣東西比水更柔弱的,但是任何能攻堅強克強的東西,也沒有ㄧ樣能勝過水的。

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因此觀之柔弱者生之徒也,剛強者死之徒也。

唐玄宗亦曾說:「生之柔弱,和氣全也,死也堅強,和氣散也,欲明守柔弱者,全生保年,為強樑者,亡身失性」,惟此老子原旨,皆在借物以喻道,舉事以喻理,使人易曉也,自守柔弱,則必務於無為,無為則近道,自逞剛強,則必務於有為,有為則遠道矣。

天以氣居上,地以形居下,氣屬柔弱,形屬堅強,故天始終居上而地始終居下也,況地因有形就有變壞,天雖有氣而無形,故長久不變,這不但是柔弱勝堅強之又ㄧ例,而且更可窺悟出堅強者多趨於有為(形),柔弱者是向於無為(理),故老子教人「專氣致柔」就是棄形入理,同時亦是強調,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之意。

天地之間陰陽相對待,動的力量越大,反方向的阻力越大,打擊的力量越大,反擊力量也越大,如果心性剛猛,剛所遭遇的ㄧ切必定剛猛,以硬碰硬必有損傷,所以要以柔克剛,犁頭之鐵經不起柔土的磨損,水性柔和,但俱有洶湧的氣勢,火性剛烈,卻有形無體,由此可知柔和乃是養太和之氣,修業進德若不知溫和謙讓之柔和妙理,則不可以談修道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