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為下章第六十一(謙恭卑下的可貴)

 廖益達

這章是講老子強調謙恭卑下的可貴,如大國欲保天下,小國欲保其國,皆以為下為主,因為若能虛懷若谷,以謙下為處事基本時,則無事不成,無德不立,事實上證明列國相處,應以德服人,而不宜以武力服人,以柔勝人而不宜以強勝人,試看水的下流,處於卑下與人無爭,一切的水皆來相會,豈不是謙德就為眾望所歸最好的實例嗎?

一.       大國者下流(如水之往下流而居於最低下之地,喻謙下自處),天下之交(天下所會歸的地方) 大國和小國之間相處之道是這樣的,大國應該像江海一樣的居大而處於低下的地位(即常以謙下自處,虛心處事,這樣百姓自會歸服之),大國如能去高就下,以謙下之道交往一切小國,一切小國自然會感服而交歸之)。

二.       天下之牝(雌性、母性、柔),牝常以靜勝牡(雄性、公性、強) 試看世上雌性的動物,常能守靜終能勝過那躁動貪得無厭的雄性動物,畢竟靜為本,動只是現象罷了,例如大國如能以雌母自居,安靜勿躁以待眾子來歸,眾子一定會環繞在她的周圍,而與她合成一體(論語:為政譬如北辰,眾星拱之)。

三.       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因為安靜所以應該表現得卑下,所以大國當知謙下之理,自居小國之下,則小國自然心悅誠服的歸順於他,依附之。而小國若知謙下,則大國必然相容,信任並平等待之,亦必時時保護之,像這樣以謙下自處,以取人之歸服,或取人之信任與保護。

四.       故或下以取(我取人),或下而取(人取我),大國不過欲(想要取小在一起加以保護),小國不過欲(想要歸服大國)。 國與國交往有道義與現實利益,大國只不過靠謙德來兼善小國,小國則以謙德來入事大國,一是以善利小國為懷,一是以歸服大國為念。

五.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兩國總統互訪,必有官方的文告天下、和平共處,因此,大國事小國必有所容,非容無以成其大,小國事大國必有所忍,非忍無以濟其事,兩國各有其所欲(想要),而大者尤當處下(謙下)。

 水是道德老子常用來比喻善德的物資,最恰當不過了,故知老子每以自然為教,亦即以天道為教,本章首倡「居下流」,因水向下流為其必然性,泉水便愈流愈多,如果一味喜愛居上,不但水流不就,而且更逐漸減少原來之水量,故前輩們每每告誡我們「傲骨不可無,傲氣不可有」其理便在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