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尊貴章第五十一(道之尊貴)

廖益達

這章是探討老子主張知行合一體用兼赅,明道德時便要實踐道德,而實踐道德的最高境界為,能行道而忘於道,用德而忘於德,如此方是道德之真正尊貴處。

一.       道生之,德畜之:宇宙萬物均由道之所生化,故道為天地萬物之根。道生萬物為天地根,而道之生化後須以種種功德來蘊育畜養滋長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二.       物形之,勢成之:然道與德之玄妙無形象,故須借物象的撮合與調配,以陰陽二氣來襯托出道德之奧妙,且須靠其自然之趨勢因勢利而前進或成長。諸如春氣遍物物不得不生,秋氣遍物物不得不成。

三.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所以萬物沒有不尊崇道之生化,貴重德之畜養之功的。然而道雖尊德雖貴,卻不自尊其尊不自貴其貴,乃是無心命物,而物物各自然以生,各自然以畜,所以是自自然然的尊貴著。(道法自然)

四.       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故知天理如下,道能以其元素生養萬物,德能畜養群倫,此當中當然有不斷的長養、撫育,使萬物得以體性完全,神全氣足,使之各安其位,得以超生了死,化機滋潤謂之生,陰陽内含謂之畜,晝夜變化謂之長,五氣潤和謂之育,體性完成謂之成,神氣全足謂之熟,保固性命謂之養,護之不為所傷謂之覆。

五.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大道總是不自執其功,對萬物但知造化而不自恃其是,雖居萬物之長而愛養萬物,卻無宰制心,道的作用因為有這樣的大德大能,所以稱為深不可測的至善之德。

 本章的首段即是老子的「四句義」,若落實於人生則為:

1道生之,是物的核心,以人來講是靈性的承受。

2德畜之,是物的發育,以人來講是靈肉的合一。

3物形之,是物的生成,以人來講是形體的成立。

4勢成之,是物的成長,以人來講是圓滿的歸宿。

而其中「勢成之」對進德修業者是一大考驗,有必要更深一層的認識。首先在未明這「勢」之前,當應先了悟「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之真義(詳第五章),如天地聖人所以「不仁」之道理明白之後,那麼本章之所謂「勢」也就不言而悟了。蓋「勢」乃是對物形上之反向力量,換言之,也就是與道相背而行的力量,加以壓迫衝激來對付萬物之自然生態者皆是,譬如:秋冬之肅殺對萬物之生長,世局之逆轉來磨練忠孝之真心,時勢之反悖來壓迫賢良之立場,以及行道上之種種考驗,立德上之種種誹謗,這些都稱作「勢」,不過這「勢」雖都是相反力量,這在表面上觀察是在摧殘萬物和拂逆物性,可是若再深入觀察一下時,在結局上如無這些相反力量來加諸萬物的身上時,則萬物是始終不能結出成果的。

這在大的方面來説:如四時之相遞和陰陽之代行,在萬物之生以後必有一半「勢」的力量在收殺萬物,這樣才能促進萬物之成熟與結實,否則這些物形以後之農作物,長期不停的接受春夏氣候時,則萬物只能一味的生長而不能望收其成了。所以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疾風知勁草,歲寒見松柏,這些傑出之成就,都是在貧、亂、疾、寒之勢中促成的,假若經不起這些勢的考驗,只知在平凡之順境中發展時,則就鮮有成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