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祖師 降
      談「木本水源」

 木有根本,水有源頭。

 「課文」
五行之中,木得水而生,所以木水本是同源。木若無水,則不能生發枝葉;水若無源,則不能生育木矣。

 「課文」
故言:木本水源者,則是有飲水思源之意,要人皆知恩而報恩也。

 「課文」
人有五恩,一曰:「天恩」;二曰:「地恩」; 三曰:「君恩」;四曰:「親恩」;五曰:「師恩」。

 「課文」
天覆地載,浩恩廣大無比,人生於天地之間,頂天而立地,若無以道德為根,以仁義為本,則愧怍於天地,而不知天地之恩,以報天地之恩矣。

 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課文」
君恩,乃是國君皇上之恩,在今日言之,則是總統與政府,國家與民族之施予吾人之恩也,人既曰為人,必須能知君恩而報恩,忠於國家,方不負為人。

 「課文」
親恩者,則是祖先與雙親之恩,雙親生之育之養之,恩同天地,浩翰無邊,祖先傳下裔脈,以至於我,其德遺而蔭我,其體遺而生我,其恩實同父母,此恩不報,則如飲水,不知思源,不能知恩報本也。

 
格言:
要知親恩 祇看爾養兒女,

要求子順 必先爾孝爺娘。

 『孝於親,子亦孝之,

  身已不孝,子何孝焉。』

 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
      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課文」
師恩者,則是傳道授業解惑之恩也,人必有明師傳其道、授其業、解其惑,方能徹悟人生之真理,了悟性理之心法,以棄凡從聖,超脫生死,所以師恩雖排在最後,其恩並非最小。

 體師之心,遵師之訓,

效師之行,繼師之志,

行師之道,了師之愿,

欽師之意。

 「課文」
蓋若無天地,固不能生人,若無君親,則不能有我,但若無師長,則不能使我知天地君親宏恩之博大,不能得了脫生死之道,超凡入聖,而不能盡大忠大孝矣。

 所以有言:「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生為人者,若不知師恩之博大,則不知木本水源之理也。

 三天院長慈悲訓文:
天恩師德報不完,無地自容愧般般;
前人成全心田費,粉身碎骨表白虔;
欺師滅祖膽包天,尊師重道乃順天;
一指之師終北面,一世師生萬萬年;
任爾功高無邊量,忘師性命難保全。

  道:道者理也,佛性也。

鑑:鑑者鏡也,一面觀照內心的鏡。

 「課文」
道鑑者,則是猶如一面寶鏡,昊天慈恩,要賜予天下蒼生皆得之,借此寶鏡,而返照自己之本來面目。

 順理即生,背理即苦。
道是人生幸福的泉源。
天上地下,唯道獨尊。

 孔聖人慈悲:「朝聞道,

              夕死可矣。」

 「課文」
道本無形,唯以鏡明,則是照見之意。如何照見也?世人取鏡以照自己之面目時,必須用心向鏡中觀看,但是所見者,乃是人之父母所生之假面目,並非天命賦性之真面目,

 若要照見自己之真面目者,必須向心內,以心鏡照之,方能照見父母未生前之真面目。

 課文」
如何向心內照鏡也?只要有緣,誦讀「道鑑」之人,將此書中之文字,所蘊含之妙意,向心內悟之,則不稍費心,自己本性即現矣。

 「課文」
如何證明之,吾人之照鏡,也有心意發動,而後能運動眼珠,看見鏡中之形影,此一形影,雖現在鏡中,其實出自心中,世人若無照鏡之心,何來鏡中之影乎?

 「課文」
所以知萬法生於心,心者又為性之用,當修士在讀「道鑑」之時,必先發一善念 ,一道念之後,方能開卷細讀,以深悟其意,此一善念道心,則是本性道體之所用也

 (萬法):
道之本體而達於大用,乃一理散於萬殊也。其實萬法者,是萬事萬物,生生化化之法則,亦是本性之大用,萬法俱備,所以凡事能無所不通,無所不曉。

 六祖慈悲:自性能含萬法是大,

          萬法在諸人性中。

 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
一念天堂心也,一念地獄亦心也。

此心是勾心、邪心、妄心、貪心。

 諺云:三點如星佈,
      橫鉤似月斜,  

      披毛從此出,
      作佛也由他。

 「課文」
若無此性何來此念,何見此書,何了此意也?所以「道鑑」者,雖形為書,卻是非書,雖有名目,卻非有名,乃是要人借此,向心內追找自己之本性,以鑑自性之道。

 詩云:古人製鏡留至今,
     人人錯用照外身,
     可惜不知鏡用意,
     悟行雙全聖賢人。

 慈覺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