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菩薩道的重要理念

謝文治 

一、不能速證無上菩提因緣

瑜伽師地論:「又諸菩薩雖具種性,由四因緣,不能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為四?

謂諸菩薩,先未值遇諸佛菩薩真善知識,為說菩提無顛倒道。如是名為第一因緣。

又諸菩薩雖遇善友為說正道,而顛倒執,於諸菩薩正所學中顛倒修學。如是名為第二因緣。

又諸菩薩,雖遇善友為說正道,於諸菩薩正所學中無倒修學,而於加行方便慢緩懈怠懶惰,不成勇猛熾然精進,如是名為第三因緣。

又諸菩薩雖遇善友為說正道,於諸菩薩正所學中無倒修學,亦於加行勇猛精進;然諸善根猶未成熟,菩提資糧未得圓滿,未於長時積習所有菩提分法,如是名為第四因緣。如是菩薩,雖有種性,因緣闕故,不能速證無上菩提。若具因緣,便能速證。」

二、聞法殊勝

1.瑜伽師地論:「若聞佛法一四句頌,歡喜踴躍,勝得三千大千世界充滿其中大珍寶聚。」

2.維摩詰經:「佛以一音演說法,或有恐畏或歡喜,或生厭離或斷疑。」

三、菩薩如何修學六度波羅蜜

解深密經:「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於此六種所學事中,菩薩云何應當修學?』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由五種相應當修學:一者最初於菩薩藏(大乘經典)波羅密多,相應微妙正法教中,猛利信解。二者次於十種法行(受持經典的十種法:書寫、供養、施他、諦聽、披讀、受持、廣說、諷誦、思惟、修習),以聞、思、修所成妙智,精進修行。三者隨護菩提之心。四者親近真善知識。五者無間勤修善品。』

四、白陽弟子為何必須研讀經典

1.不明理焉修道

(一)師尊:「道者理也,不明理

焉修道,故欲修道必先明理,明理

之法無他,全在有疑必問而已。」

(二)師尊:「不明本心真理,說法修道無益。」

2.上生彌勒淨土必修六事法

─「讀誦經典」是六事法之一

3.修道三不離─師尊說:

一不離佛堂、二不離前賢、三不離三教經典

4.華嚴經:「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智慧是諸佛之母、六度之首。

5.福慧雙修─成就佛道二門

6.弘法利生─

大寶積經:「佛告彌勒!若滿三千大千世界珍寶樂具,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此珍寶樂具,施諸眾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他人說一四句偈,令其得聞。彼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勝前功德,無量無邊阿僧祇數。彌勒!若金、銀、琉璃、真珠、瑪瑙、珊瑚諸寶,及其樂具,不能令人離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彌勒!唯有正法能大利益,離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是名微密之法。」

7.教學相長─學不厭,教不倦。

(一)禮記學記:「雖有嘉肴,弗

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

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

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

也。」

(二)大學證釋:「宗聖:教以宏道,學以明道;宏道者其功大,明

道者其功實。」

(三)佛說忠心經:「佛告諸比

丘!道不可不學,經不可不讀。」

五、研讀經典基本理念

1.維摩詰經:依於義,不依於語;依於智,不依於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 經;依於法,不依於人。

2.主要動機(一)明理真修實辦(二)充實道學(三)講道度人。

慈覺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